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科团队创新性使用内镜辅助TARP技术从患者口腔入路实施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手术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07-18 17:56:59

6月30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科团队将中国原创经口咽寰枢椎复位固定(TARP)技术与3.5 mm脊柱内镜耦合,从患者口腔入路实施了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手术。目前,患者已出院。

患者,女,68岁,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已远超3 mm危险值——寰椎与第二颈椎齿状突严重错位,寰枢关节骨性融合压迫神经导致四肢麻木无力、头痛难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科许俊杰医生表示:“最致命的是骨骼持续压迫神经,患者自主呼吸功能随时可能崩溃。”

面对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若采用TARP技术需通过单一口腔切口,在清除类风湿增生的骨赘与瘢痕后,同步完成复位与固定。但是,手术团队面临着传统开放式TARP技术手术视野小的难题。由于类风湿患者的齿状突与寰椎间会增生“拦路骨”,必须精确磨除这些障碍,才能让脱位关节回归原位,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此,手术团队对手术设备进行了升级:将TARP技术与3.5 mm脊柱内镜耦合。手术操作精度因内镜产生质变:内镜穿透口咽壁,可将寰枢侧块关节放大投射至4K屏幕,麻醉、影像、口腔多学科团队通过实时画面协同监控患者生命体征。

在运动医学科郑小飞教授与脊柱外科吴昊教授的主导下,内镜辅助TARP手术成功实施。患者齿状突周围增生骨质在镜下纤毫毕现,手术团队用磨钻将其削至“薄如纸片”后精细剔除。当固定装置成功植入,脱位的寰枢椎被复位,患者的呼吸威胁被彻底解除。

这场融合中国原创技术与现代内镜技术的“革命”,正改变着寰枢椎手术的生态,既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也使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承。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