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和合融汇,赋能领航:2025年和睦家围术期颊针论坛即将召开

来源:
围术期医学论坛
会议时间: 2025/8/2

“2025和睦家围术期颊针论坛“将于8月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特邀颊针创始人王永洲教授,汇聚多领域业界精英,围绕颊针理论新进展、疑难病例解析、多学科协作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召开前,“围术期医学论坛”对大会主席、北京和睦家医院杨璐教授进行专访,就本次大会主题、亮点、颊针在围术期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发展新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专家介绍

杨璐 教授

下滑查看↓

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委;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常委;

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

颊针发明人王永洲教授师承弟子。


围术期医学论坛


1.“2025年和睦家围术期颊针论坛”即将召开,请您介绍一下本次主题及含义是什么?

杨璐教授


本次大会的主标题为“和睦家围术期颊针论坛”,副标题是“和合融汇,赋能领航”。其中,第一个“和”是和谐的“和”,第二个“合”是合作的“合”。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围术期麻醉管理及颊针技术应用展开,融合了现代医学概念与针刺医学理念。回溯临床实践历程,现代麻醉以精准调控生命体征、保障手术安全为核心优势,针刺技术则凭借千年传承的中医理论,在术后镇痛、胃肠功能恢复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二者从“并行应用”到“协同增效”,印证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非矛盾对立的体系,而是能够在围术期全流程中实现理念契合与技术互补。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展现现代麻醉与针刺技术从和谐共处到深度合作、从技术叠加到理念融汇的实践路径,分享联合应用方案、探讨协同机制,旨在证明这种融合是基于临床需求的创新结合,能让二者各展所长,为医生赋能,助力其更好服务患者、改善预后。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医学+传统针刺”模式具有中国特色,是立足临床需求的原创路径。持续深耕并完善体系、积累高质量循证证据,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围术期中西医结合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为世界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真正实现国际领航。


围术期医学论坛


2.请您分享一些有关本次大会的亮点,这些亮点将如何为参会者带来全新的学术启发与临床实践指导?

杨璐教授


本次大会的会议内容分为两个板块,从理论根基到实践应用,为参会者提供系统且丰富的知识盛宴。第一板块聚焦理论体系构建,由王永洲教授和赵晶教授带来深度分享。王永洲教授从全息角度解读颊针作用机制,其分享以人体全息性及颊针多重全息胚整合模型为核心,为颊针的临床应用筑牢理论根基,让参会者能从科学视角理解颊针作用原理,为后续应用拓展提供方向指引。赵晶教授分享穴位刺激在围术期的应用,通过梳理穴位刺激在术后镇痛、胃肠功能恢复等围术期关键环节的实践成果,启发参会者探索颊针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空间,助力拓宽颊针应用范围。第二板块侧重实践经验与科研转化,五位讲者分别从不同临床场景切入,带来颊针在围术期的应用案例分享,为麻醉医生及参与围术期管理的医生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帮助他们清晰了解颊针应用情况和操作方式,有效拓宽临床思路。

这种“理论筑基—实践引路”的内容设计,既呼应了“和合融汇”的主题内核——用现代医学思维解析传统针刺技术,又践行了“赋能领航”的目标——让参会者既能获得实用技能,又能建立创新思维,对推动颊针在围术期的规范化、精准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围术期医学论坛


3.请您谈一下颊针治疗在中西医结合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对未来麻醉学在理念创新、技术突破等方面有着怎样的推动意义?

杨璐教授


在中西医结合领域,颊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长期以来,中西医因理念与思维模式的显著差异,面临“理念难融合、技术难协同”的困境——中医重整体辨证,西医重精准靶向,缺乏具象衔接纽带。而颊针通过双重路径贯通:全息层面以解剖学为桥,将颊针穴位与西医神经定位对接;三焦模型保留中医气化理念与传统文化,又以标准化操作对接现代循证思维。这种特性,使得通过培训中医医生能理解其解剖学作用基础,西医医生也能接纳其传统理论逻辑,真正实现跨学科的认知共识。

对未来麻醉学,颊针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新路径。它打破理念对立,推动麻醉理念从“单一依赖”转向“融合创新”,技术上提供多元选择,颊针微创、操作简便、见效快的特点契合快速康复目标,数百万病例验证的安全性,也为临床与科研提供基础,助力麻醉学不断向前发展。


围术期医学论坛


4.您对未来希望从事颊针治疗的青年医生有哪些建议?

杨璐教授


对希望从事颊针治疗的青年医生,我有三点建议:第一,要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颊针是中医思维与现代解剖学融合的创新成果,其文化与技术双重属性值得探索传承。第二,要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实践,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实践-复盘”的成长闭环。第三,要保持创新思维。不必局限于传统操作模式,可探索跨界融合的可能,如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或诊疗场景进行优化,让颊针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更大价值。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