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暨疑难细菌真菌感染病例讨论会议圆满落幕
8月2日至3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协办的“第九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暨疑难细菌真菌感染病例讨论”在浙江宁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的感染病学、重症医学、临床药学、检验、影像、病理、神经内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等多学科领域专家与临床骨干三百余人齐聚甬城,围绕“发热待查”这一临床难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谋我国发热性疾病诊疗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会议将“以病例促思维、以讨论促提升”为核心理念,聚焦临床真实世界中的复杂发热病例,通过多学科协作、多视角剖析,推动青年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助力构建我国“大感染”学科体系。本次会议由我国著名感染病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担任主席,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院长许烂漫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侯凤琴教授
8月2日,会议正式开幕。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侯凤琴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王贵强教授
大会主席王贵强教授在第九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致辞中指出,该会议九年来影响力持续提升,凸显了发热诊疗在感染病学科建设和内科基本功中的核心地位。发热待查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复杂病例和真菌等感染的鉴别,是提升学科水平的关键。现代临床中,发热病因多元,需强化多学科综合诊疗能力。本次会议收到全国120余份病例,精选14份进行分享。同时,会议聚焦疑难重症感染,旨在全面提升诊疗水平,并希望未来可以定期举办,以进行经验推广。
夏冠斌副主任
宁波市卫健委党委副主任夏冠斌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发热病因复杂,精准诊疗是医疗质量与公卫能力的重要体现。本届全国发热学术年会创新采用‘疑难病例引入’模式,聚焦真实案例,层层剖析,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深度研讨,助力提升临床思维、多学科协作与实战能力,为全国同仁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许烂漫院长
执行主席、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许烂漫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创新采用全程病例分享与多学科讨论模式,聚焦临床真实场景,汇集国内顶尖感染、呼吸、血液、风湿免疫及重症专家,通过MDT思维碰撞解析疑难病例。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长期致力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疑难发热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此次承办全国性学术盛会,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希望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推动多学科协作,助力‘防、诊、治、管’一体化发展。”
本次会议最大亮点是全程以真实疑难病例为核心,设置五大主题讨论单元:“聆听智慧,拓宽视野”“感受精典,体会执着,期待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路有多难,得有多满”“增长见识,填补空白”,共呈现14例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的典型复杂病例。
赵彩彦教授
李怀娟医生
王贵强教授
连建奇教授
首场第一个病例由赵彩彦教授主持,安康市中心医院李怀娟医生分享《老年女性两次脾破裂》的病例报告,王贵强教授、连建奇教授点评。
陈华忠教授
陈永平教授
接下来,由陈华忠教授主持,陈永平教授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多重耐药菌防控》的学术专题分享。
张波医生
褚莉莉医生
商亚萍医生
许烂漫教授
王贵强教授
李世波教授
首场第二个病例由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张波、商亚萍、褚莉莉医生团队报告,该团队以《发热、畏寒:迷宫探案》为题,展示布鲁氏菌合并肝脓肿的诊疗过程,许烂漫教授、王贵强教授、李世波教授点评。
王贵强教授
赵彩彦教授
随后,王贵强教授主持,赵彩彦教授分享《新冠病毒感染诊疗进展》的学术专题报告。
王贵强教授
庞裕医生
李萌教授
李世波教授
许烂漫教授
首场最后一个病例由王贵强教授主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庞裕和李萌两位医生分享《中年女性4年咯血之谜》的病例报告,许烂漫和李世波两位教授点评。
陈永平教授
由屹先医生
裴雄医生
谷夏斐医生
陈勇教授
连建奇教授
第二场第一个病例由陈永平教授主持,华西医院团队由屹先、裴雄、谷夏斐三位医生分享《发热伴胸痛—定位制胜》的病例报告,陈勇、连建奇两位教授点评。
王贵强教授
赵彩彦教授
随后,王贵强教授主持,赵彩彦教授讲授《流感治疗新纪元—从源头遏制继发感染》的学术专题报告。
王艳教授
刘晔医生
葛巍医生
陈佰义教授
孙莉教授
第二场第二个病例由王艳教授主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刘晔、葛巍两位医生带来《发热、畏寒、寒战—迷雾中寻找真相》的病例报告,陈佰义教授、孙莉教授做点评。
胡必杰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分享关于《抗厌氧菌新药研究进展》的学术专题报告。
孙莉教授
周佩医生
陈湄教授
陈佰义教授
陈勇教授
第二场第三个病例由孙莉教授主持,湘潭市中心医院周佩、陈湄两位医生带来《反复发热2周伴皮疹—伪装者的破局之路》的病例报告,陈佰义教授、陈勇教授点评。
侯凤琴教授
卢亚奇医生
王振东教授
王贵强教授
梁连春教授
第二个场第四个病例,由侯凤琴教授主持,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卢亚奇医生和临汾市人民医院王振东医生为我们带来病例报告—《老年男性间断发热3月—真相能否提前?》,王贵强、梁连春两位教授进行点评,现场讨论热烈。
余追教授
张晴晴医生
胡必杰教授
梁连春教授
第三场第一个病例由余追教授主持,潍坊市人民医院张晴晴医生分享《漂洋过海的昆士兰热》的病例报告,胡必杰教授、梁连春教授点评。
高晗清教授
李长秀医生
胡必杰教授
余追教授
最后一个病例由高晗清教授主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长秀医生带来《遗憾的外伤救治之路》的病例报告,胡必杰教授、余追教授点评。
8月2日一天的病例分享干货满满,主持、点评专家引经据典,参会代表积极互动,一同抽丝剥茧寻求真相。这些病例不仅展示了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发热问题时的缜密思维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也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8月3日,会议继续围绕青年患者发热伴多系统受累、社区获得性肺炎精准化管理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现场互动频繁,学术氛围浓厚。
许烂漫教授
徐京杭教授
王莉红医生
金洁教授
俞云松教授
第四场第一个病例由许烂漫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京杭教授、王莉红医生带来病例报告—《青年男性发热伴关节疼痛2周淋巴结肿大、多浆膜腔积液,持续低蛋白血症、血小板减低—您猜对了吗?》,金洁教授、俞云松教授点评。
侯凤琴教授
郑伟医生
裴仁治教授
陈琳教授
第二个病例由侯凤琴教授主持,浙江省人民医院郑伟医生分享题目为《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肺部及骨骼病变—真相何以来迟?》的病例报告,裴仁治教授、陈琳教授进行点评。
王福祥教授
陈媛媛医生
尹显莹医生
俞云松教授
金洁教授
第三个病例由王福祥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媛媛、尹显莹两位医生带来《中年男性间断发热2月余—贫血,血小板减少—考验定力》的病例报告,俞云松教授、金洁教授点评。
邬小萍教授
侯文婧医生
肖颖医生
潘红英教授
裴仁治教授
第五场第一个病例由邬小萍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侯文婧、肖颖两位医生带来《脾大10余年—沉默而罕见的脾脏刺客》的病例报告,潘红英教授、裴仁治教授点评。
潘红英教授
杨姗姗医生
闫卫红医生
王秀哲医生
侯凤琴教授
高晗清教授
第二个病例由潘红英教授主持,山西白求恩医院杨姗姗、闫卫红、王秀哲三位医生分享《老年女性间断发热1月余—到底是谁惹的祸》的病例报告,侯凤琴教授、高晗清教授点评。
叶家兴教授
陈琳教授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叶家兴教授主持,陈琳教授带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精准诊治》的学术专题报告。
许烂漫教授
闭幕式上,王贵强教授与许烂漫教授作总结发言。他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真正实现了“以病例为核心、以思维为导向、以提升为目标”的办会初衷,专家点评画龙点睛,讨论环节开放深入,青年医师收获满满。
王贵强教授
“我们不仅是在讨论病例,更是在重塑临床思维范式。”王贵强教授强调,“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这一高水平学术平台,推动我国感染与发热性疾病诊疗向更规范、更精准、更人文的方向迈进。”
本次大会线上观看人数突破13万人次,通过“感染在线”“康讯网”“肝胆相照平台”“感染医线”“医师报感染频道”“临床肝胆病杂志”等多家权威专业平台同步直播与广泛传播,规模空前,反响热烈。
多平台联动传播,覆盖范围广,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力。本次盛会不仅汇聚全国顶尖专家,以真实病例深入探讨发热性疾病诊疗难点,更通过“案例驱动、多学科协作”的创新模式,推动临床思维升级,为临床医生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发热性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第十届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25年8月1-2日在天津举办,现征集发热待查、疑难细菌或真菌感染病例。病例可来自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呼吸内科、消化科、感染科等各个相关学科。
一、病例征集
1.发热待查病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最终有明确诊断;
2.疑难细菌或真菌感染病例:临床诊治经过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诊疗思路、要求病原学明确。
二、讲者要求
1.建议1~3名不同专业领域的讲者共同完成演讲,设计相应互动环节,病例汇报+讨论50分钟;
2.投稿文件可以为Word文档或PPT。
三、病例录用及待遇
1.专家审核稿件,入选者大会报告病例;
2.入选者免注册费,大会负责往返交通、会议期间住宿及发放劳务费。
四、投稿与截止时间
长按识别二维码
1.可扫描二维码或在线投稿:
https://farehui10.sciconf.cn/cn/contribute/notes/31898
2.联系人:北大医院感染科 侯凤琴13901298600
3.病例征集截止时间为:2026年5月31日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