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陈江华教授:洞察CKD-aP现状与挑战,共识引领规范化管理未来

来源:
医路肾康
2025-08-05 15:19:15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格式,请更换浏览器。

随着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透析治疗的广泛普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CKD-aP)已成为困扰透析人群的高发且痛苦的并发症。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成年终末期肾病患者中CKD-aP患病率高达约55%。这一顽固性症状远非简单的皮肤不适,它严重侵蚀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增加睡眠障碍、抑郁情绪、皮肤感染风险,甚至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医疗负担紧密关联。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陈江华教授主编了国内首个聚焦CKD-aP管理的专家共识——《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点击跳转共识内容)。在此背景下,《医路肾康》邀请陈江华教授分享我国CKD-aP的管理现状与最新进展。

图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陈江华教授

问题1

CKD-aP是困扰许多透析患者的常见且痛苦的症状,能否请您谈谈CKD-aP在我国透析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它对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结局带来的具体危害?

陈江华教授:CKD-aP的患病率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显著,范围为20%~90%。透析预后与实践模式研究(DOPPS)显示,5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度及以上的CKD-aP患病率为26%~48%。而我国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成年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CKD-aP的患病率约为55%。

从危害性来看,CKD-­aP显著增加CKD患者睡眠障碍、抑郁和感染等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和死亡风险增加。这一顽疾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亟待引起更多关注与重视。

问题2

您认为当前国内在识别、评估和干预这一症状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或误区是什么?这些困难是否导致了治疗不足或延误?

陈江华教授:其一,知晓率低与症状非特异性导致CKD-aP识别不足:①CKD-aP在临床中的关注度仍然较低,很多患者和医护人员对这一症状的认识不足,导致部分患者未能及时被识别。例如,DOPPS 5期研究发现,17%的CKD-aP患者未向医务人员报告瘙痒症状,69%的医师低估所在透析中心CKD-aP的患病率。②CKD-aP的症状(如瘙痒)缺乏特异性皮肤病变,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皮肤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瘙痒,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 
其二,评估困难。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CKD-a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瘙痒。这使得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其三,治疗手段有限与个体化治疗不足制约CKD-aP有效干预:①国内现有药物多数尚未获批用于治疗CKD-aP,导致临床治疗选择有限。而现有药物,例如抗组胺药物,对CKD-aP的治疗效果有限。②由于与CKD-­aP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暂无一种通用的治疗方案适合所有患者。然而,在实际临床中,个体化治疗往往较难实现,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CKD-aP在临床管理中面临多重挑战,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患者识别不足、诊断延迟以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亟需完善CKD-aP的诊断标准,拓展治疗手段,并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 

问题3

由您主编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能否请您简要介绍这份共识的核心目标。

陈江华教授:该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CKD­-aP的认识,并为各级肾脏病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的临床规范诊疗提供参考。具体而言,包括:①提升知晓率:增强医护人员对CKD-aP的重视,提高患者对瘙痒症状的报告率。②规范诊断流程:明确CKD-aP的诊断标准,给出诊断路径,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该病。③优化治疗方案:提出“四步阶梯治疗法”,促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④改善患者预后:通过规范管理,减轻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而言,该共识提供了科学、系统、实用的指导,以提升临床医师对CKD-aP的认知与规范诊疗能力,为推动我国CKD-aP规范化管理与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问题4

盐酸纳呋拉啡作为一种在我国获批用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KOR激动剂,在共识中得到推荐。请您谈谈该药的作用机制特点、在CKD-aP治疗中的定位,以及目前国内应用的经验?

陈江华教授:盐酸纳呋拉啡是一种高选择性G蛋白偏向性KOR激动剂,可抑制P物质、组胺、化合物48/80、氯喹等引起的瘙痒,在止痒剂量下,无烦躁不安和镇静等中枢不良反应。在中国针对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的临床桥接试验表明,盐酸纳呋拉啡以5 μg/d或2.5 μg/d的剂量连续使用14天,能够显著改善难治性瘙痒症状,这一结果与日本的验证性Ⅲ期临床试验一致。基于此,盐酸纳呋拉啡口崩片已成为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瘙痒的选择性KOR激动剂。

盐酸纳呋拉啡在国外已有长达10余年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然而,在国内其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经验尚显有限,但随着其在国内的正式获批及临床应用的逐步推进,其有望为广大血液透析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

问题5

您认为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动下,我国在CKD-aP的临床研究、诊疗水平提升以及患者长期管理方面,还有哪些关键工作需要推进。

陈江华教授:为有效应对CKD-aP这一复杂难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优化管理策略。

在临床研究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发病机制,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新型治疗方法,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在诊疗水平提升方面,应提高医护人员对CKD-aP的知晓率和重视程度,推广标准化评估工具的使用,并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在患者长期管理方面,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

这些工作的推进将为CKD患者带来长期益处,包括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化医疗资源利用以及促进患者康复,最终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通过多维度的综合提升,有望打破CKD-aP管理的困境,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