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篇权威指南共识:慢性肾脏病筛查、治疗、并发症管理及饮食运动全面指导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健康挑战,其隐匿性强,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并发症的有效管理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汇集了16篇指南与专家共识,从筛查、治疗、并发症管理到饮食运动指导,全方位、系统性地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CKD起病隐匿,患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治率低,是我国重大慢性疾病之一。立足社区的CKD早期筛查、分层管理有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延缓进展、降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国情,由多学科联合推进模式下CKD及其并发症管理项目联盟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讨论,针对初诊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提出了基于个体筛查模式的中国成人CKD及并发症早期筛查临床路径的专家建议。
我国CKD患者基数庞大,且发病过程隐匿,对CKD早期筛查与识别的需求更为迫切。近年来,CKD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新的临床研究证据与药物不断涌现。为提高我国CKD防治水平,在参考国内外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特点,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肾脏病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及全科医学等领域专家制定了《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指南》,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与参考。
继 2012 年首部 KDIGO 慢性肾脏病(CKD)指南发布后,时隔 12 年迎来重磅更新 ——《KDIGO CKD 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4 版)》。主要内容包括CKD的评估、CKD患者的风险评估、延迟CKD进展的管理及其并发症的管理、CKD的医疗管理和药物管理以及CKD护理的最佳模式。
延缓CKD进展,以降低ESKD发生率和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是CKD治疗的主要目标。该指南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综合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包括CKD患者进展风险评估、延缓疾病进展方法以及并发症管理等综合策略,为临床医师提供基于最新证据和适合国情的CKD管理实践指导。
我国CKD总体诊断率低,诊疗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CKD的防治体系,完善CKD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提升各学科医师对CKD高危患者的共筛共管能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专委会、慢性肾脏病多学科临床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委员会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制定了本共识,旨在建立多学科CKD共筛共管模式,实现CKD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延缓肾衰竭进展。
近年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因其除控制血糖外的心肾保护及改善不良预后的作用而备受瞩目,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KDIGO等国际组织针对CKD的临床指南亦对SGLT-2抑制剂在CKD应用作了推荐。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推荐主要基于既往发表的系统评价,未对不同基线风险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绝对值的量化分析,因此未能提供基于疾病风险分层的证据解释和临床建议。
CKD相关瘙痒(CKD-aP),曾被称为尿毒症瘙痒,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KD-aP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 CKD患者,具有高发病率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同时增加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加重国家医疗系统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实践中,CKD-aP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也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因此,为提高临床医师对 CKD-aP的认识并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中华肾脏病防治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围绕 CKD-aP的定义、诊断程序、评估标准和治疗原则四个方面达成共识,旨在为各级肾脏病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的临床规范诊疗提供参考。
高磷血症是CKD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速CKD进展,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我国CKD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高,但血磷控制达标率低,是临床管理难点。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组织专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制定该共识,提出血磷管理时机、目标值等推荐意见,对饮食管理、降磷药物使用、充分透析及患者教育等给出实践指导。
CKD高血压人群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等特点,如何规范合理诊治CKD患者高血压并改善其预后,日前尤为需要。国内外已颁布了多个高血压诊治及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有涉及CKD患者高血压诊疗的部分内容,但仍不能满足CKD高血压诊疗需求。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基于中国CKD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组织了专家组撰写本指南,从CKD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不良结局,降压治疗的目的、时机和控制目标,特殊人群的血压控制目标,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
英国肾脏协会发布最新版《临床实践指南:慢性肾脏疾病贫血》,围绕铁剂、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和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等药物给出用药指导,为肾性贫血的临床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是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目前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有短效和长效ESAs。短效ESAs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历史悠久,国内外有众多指南共识。长效ESAs具有半衰期长、输注频次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等优势,近年来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尚缺乏长效ESAs临床规范使用的指导意见。鉴于此,中国非公立医院协会肾病透析专业委员会共识专家组制定该共识,明确了3种长效ESAs的合理使用。
CKD相关心肌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此类患者的综合管理是肾脏科医生和心内科医生的难点。基于当前诊疗现状,该专家共识由肾脏病、心脏病、药学、影像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共同编写,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系统介绍了CKD相关心肌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筛查、综合管理(生活方式、血压、贫血、CKD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肾脏替代治疗)及预防等内容。
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CKD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肾脏科医师对CKD患者肌少症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缺乏共识。为此,专家组参考现有临床研究证据,基于中国人群特征及医疗条件,围绕肌少症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运动康复策略及预防等内容制定本共识。该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CKD肌少症诊治的专家共识,旨在提高肾脏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规范诊断及治疗。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居民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日常膳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营养学、中医学、肾脏内科学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维生素D缺乏在CKD患者中较为普遍,且与不良预后相关。现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CKD患者采用与普通人群相同的营养性维生素D补充方案。然而近期针对普通人群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补充维生素D对骨骼或非骨骼结局均无显著获益,这一结论引发了肾脏病学界对CKD患者补充维生素D必要性的重新审视。基于此,欧洲肾脏协会和欧洲儿科肾病学会成立专家小组,制定了该共识,旨在为各阶段CKD患者提供维生素D管理的临床指导。
2005年,第一个关于CKD患者体力活动和锻炼的共识发表,且仅纳入了血液透析患者。此后,2012年、2020年、2024年各有指南对CKD患者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做出了相关建议,然而,尚缺乏针对CKD患者的体力活动和锻炼,较新较专业的权威建议。对此,意大利肾脏病协会发布了关于CKD患者体力活动和锻炼的相关共识。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