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构建肺血栓栓塞症规范化管理体系 推动防治能力同质化发展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08-15 17:28:56
图片

《中华医学杂志》2025年第26期发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等制定的《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该指南涵盖了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定义、流行病学、风险因素、诊断策略和危险分层、基于不同场景的急性期综合救治策略、特殊临床情况处理、长期随访管理及预防等,旨在建立符合国情的PTE规范化管理体系,推动各级医疗机构PTE防治能力的同质化发展。

诊断:急性PT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和误诊。影像学检查对于PTE的诊断十分重要,右心功能评价及生物标志物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识别与筛查,并根据临床可能性评估结合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疑诊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一旦确诊PTE,应进一步探寻潜在的危险因素。目前急性PTE的诊断主要基于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的策略进行。

治疗:急性PTE的处理需要基于不同的危险分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治疗策略应结合患者个体风险评估和具体临床场景进行匹配。抗凝治疗是大多数患者的基础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家庭管理及早期出院是可行的,通过口服抗凝剂进行管理,减少住院时间和成本。中危患者则需住院接受抗凝治疗和动态观察,尤其是对于中高危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应考虑溶栓或介入治疗;高危患者需在具有监护条件的救治场所(包括抢救室或ICU等)进行密切监测和积极干预,如系统性溶栓、经导管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必要时给予高级生命支持,以降低病死率。

急性PTE长期管理策略:加强院外的PTE全流程管理尤为重要。除传统规律的门诊随诊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视频通话、实时监控、在线问诊等远程医疗模式可与患者保持更密切的联系,增强患者依从性,特别适用于行动不便或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患者。近年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整合患者的多维度临床数据,以便提供更精确的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建议。此外,可穿戴设备在PTE患者的管理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优化患者随访管理,减少并发症和疾病复发的风险。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