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胸外科风云》(第2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
2025-08-22 16:12:07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格式,请更换浏览器。

编者按:


回溯1934年,中国胸外科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步,历经近百年风雨淬炼,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更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微创精准的技术跨越,终成今日技术领先、人才辈出、蓬勃发展的壮阔格局。


文化,是组织生生不息的精神根系,更是引领事业行稳致远的永恒灯塔。2025 年,中国抗癌协会正式启幕 “文化建设元年”,以文化为纽带凝聚抗癌力量,以精神为号角擘画防治蓝图。作为 CACA 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磅之作,由中国抗癌协会倾力出品的《胸外科风云》系列纪录片,紧扣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核心理念,为中国抗癌事业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这部纪录片将以多维视角镌刻胸外科发展的历史坐标,镜头聚焦领域内的建设者与亲历者,用真诚的笔触与温暖的影像,讲述“接地气、有温度、有共鸣” 的中国胸外科故事。它将真实描摹 “胸外科人” 的智慧锋芒与创造热忱,细致捕捉他们在手术台上的精准之美、科研攻坚中的探索之美、教学传承中的薪火之美,全方位展现胸外科领域日新月异的巨变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胸外科风云》(第2期)聚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今日首播,敬请关注!


大连市作为北方明珠 与东北亚重要节点城市,不仅是海陆交通枢纽,更见证着中国红色医学教育的起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建于1930年,经过9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是新中国成立伊始(1953年)由叶兴杰教授等老一辈医学家创立的全国第一批胸外科室。一代代大医胸外人风雨同舟,矢志追求,目前在现任学科带头人顾春东主任带领下,科室涵盖肺外科、食管外科及胸部创伤、纵隔疾病3个亚专科,已成为领导辽南地区胸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现代化专科。


历史沿革

01




叶兴杰教授

叶兴杰教授出生于福建闽侯,1948年冬,叶兴杰教授经香港辗转抵达大连,加入关东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前身)的筹建工作。叶兴杰教授的到来,带来了国际一流的外科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教授、教研室主任,并在1950年代担任大连医学院副院长,成为学院初创期的核心领导者之一。


1948年,叶兴杰教授在国内首次成功实施动脉瘤和动静脉瘤修复手术,成为我国早期开展心脏直视手术的开拓者之一。1956年,他完成 “二尖瓣狭窄分离术心内手术”为东北地区首例。1959年,在低温麻醉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均属国内领先水平。叶兴杰教授主编的《外科手术学》成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经典教材,该书注重临床操作与理论结合,影响了几代外科医生的培养。





朱维继教授

男,汉族,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外科教授。1923年6月14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同年工作于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950年起,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助教、讲师、副教授、大连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大连医学院外事处顾问。


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近40年,专长心血管外科,主编《外科手术学》、《常用外科疾病和手术名称--汉英对照》《心血管疾病进展汇编--Ⅱ》《外科实习医师手册》和《实习医师手册》。




朱锡龙教授

男,汉族,中共党员,外科教授。1924年5月生于浙江省平湖县。1943年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医疗系,1949年毕业。他应大连大学邀请冒着风险从上海绕经香港到达大连大学医学院工作。历任大连医学院外科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和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兼心胸外科主任。


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近40年,撰写《细菌性动脉瘤》、《肺动静脉瘘》及《胸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论文20余篇。曾多次获得大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宝玺教授

男,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1929年4月生于吉林双辽县。1956年调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工作,历任外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心胸外科主任。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先后撰写了《水与电解质平衡》、《闭式二尖瓣分离30例临床分析》、《低温、深低温体外循环、小血管吻合》等实验总结。


敖定椿教授

男,汉族,中共党员,外科教授。福建省福清县人,生于1931年5月。多年来负责指导外科手术学实验教学工作,编写了中文和英文的《外科手术学实验指导》及其系列教学电视片,其中《盲肠切除术》于1981年获卫生部优秀教学电视片奖。参加编写了《外科手术学》。





李继良教授

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40余年,曾任辽宁省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大连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熟练掌握了胸部疾病,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诊断与手术治疗。尤其对胸外科疑难重症有较高的造诣,是国内较早开展胸腔镜手术的医师。




顾春东教授

胸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相关结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肺癌诊疗基地学科带头人,大连市肺癌组织基因库工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开展MACC1、YB-1、GalNAc-T3等基因在肺癌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世界外科领域第一位杂志Ann Surg和Br J Cancer等。先后主持开展复杂的肺叶袖式切除术,气管血管双袖式肺叶切除,隆突切除重建术,气管肿瘤切除术等疑难手术,个人年均手术量保持在600台以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科研课题6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科研成果

02

潜精研思,硕果累累,作为辽南地区胸外科教学和科研中心,科室在2012年由大连市发改委批准组建大连肺癌组织基因库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内重要的肺癌临床标本数据库之一。


承办“全国肺癌诊疗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与日本医科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等国际知名医院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开展广泛合作,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提升胸外科后备人才临床技术水平以及基础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5年科室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课题1项,参与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课题临床课题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7项国家级临床试验。科研成果质量、数量双丰收,发表SCI论文50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为胸外科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临床、教学、科研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

03

薪火相传,杏林长青。从1953年三名医生、一间手术室、两张手术床起家,发展到如今。科室现有医生23人,其中正高级6人,副高级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4名,已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64名。研究生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带教教师获得大连医科大学十大良师益友。、辽宁医学会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两次。青年医生多次获得全国胸外科手术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MDT大赛一等奖等。科室近三年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承担3项肺癌诊疗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写在最后

04


纪录片中,我们见证了手术“美”的极致展现——每一次精准无误的切口,每一针细腻入微的缝合,都是胸外科医生智慧与技艺的完美结晶。科研“美”则在于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从肺癌围术期诊疗的持续优化,再到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带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教学“美”则体现在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



正如樊代明院士所言:“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中国抗癌协会长期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以“合纵连横”的策略,将肿瘤防治工作整体推进至全国七大区域,而《胸外科风云》的规划,也将以七大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如东北地区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信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室将会呈现在荧幕上。

展望未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CACA文化精神为引领,继续秉承整合医学理念,加强胸外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创新,让更多患者获益。


新时代的“胸外科人”也将以崭新的风貌和不懈的奋斗,推动学科发展!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