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阿司匹林跌下神坛?《柳叶刀》: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更优!

来源:
康迅网
2025-09-05 11:58:02

长期以来,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药物,在冠状动脉疾病(CAD)二级预防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近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纳入近2.9万例患者的大型Meta分析结果,可能对这一传统观念发起强劲挑战。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在降低CAD患者长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方面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性相当。这一发现可能重塑CAD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图片

CAD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CAD患者二级预防的基石,旨在降低血栓事件风险,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数十年来,阿司匹林一直被视为CAD二级预防的标准治疗,多项里程碑式研究奠定了其地位。然而,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明显局限性,包括“阿司匹林抵抗”现象(5%~40%患者对阿司匹林反应不佳)、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出血风险等。

氯吡格雷作为另一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P2Y12ADP受体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氯吡格雷已证明其价值,但在CAD长期二级预防中,两种药物孰优孰劣一直缺乏明确证据。

严谨的大规模Meta分析

这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旨在全面评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CAD患者二级预防中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团队检索了多个主要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中央对照试验注册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7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总计覆盖28 982例CAD患者。所有纳入试验均直接比较了氯吡格雷(75 mg/d)与阿司匹林(通常为100 mg/d)在CAD二级预防中的效果。

研究设计严谨,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质量。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 的复合终点,通常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及血运重建。安全性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根据ISTH或TIMI标准)和全因死亡率。

氯吡格雷展现显著优势

经过中位时间5.5年的随访,这项Meta分析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
疗效方面:氯吡格雷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风险比为0.86(95% CI:0.79~0.94;p<0.01)。这意味着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治疗可使患者发生MACCE的风险降低14%。
亚组分析显示,氯吡格雷的优势在不同亚组中基本一致,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糖尿病状态和肾功能水平患者群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既往有心肌梗死或血运重建史的高危患者中,氯吡格雷的优势更为明显。
安全性方面:两种药物在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面相当。氯吡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在主要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和致命性出血)方面无显著差异(HR 0.89,95% CI 0.76~1.04)。此外,全因死亡率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阿司匹林组胃肠道不适和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这一发现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氯吡格雷可能更优?
从药理学角度,氯吡格雷相对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多项理论优势:
作用机制不同: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抑制环氧合酶-1(COX-1)减少血栓素A2生成,主要影响血小板聚集的一条通路。而氯吡格雷作为前体药物,其活性代谢物通过不可逆地抑制P2Y12ADP受体,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另一条关键通路。
抗炎作用:近年研究发现,P2Y12受体抑制不仅影响血小板聚集,还可能通过调制炎症反应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这可能部分解释氯吡格雷的长期优势。
避免阿司匹林抵抗:20%~3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COX-1基因多态性、血小板更新加快或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氯吡格雷提供了一种替代机制,可能在这些患者中特别有效。
胃肠道安全性: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并抑制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而氯吡格雷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小,这可能解释其在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
结论
《柳叶刀》发表的这项大规模Meta分析表明,对于CAD的长期二级预防,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在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展现出更优的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这提示我们,在CAD的长期管理策略中,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应该更加灵活和个体化。氯吡格雷有望成为部分患者,特别是高风险或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优选长期单药维持治疗方案。
当然,最终的临床决策应基于医患共同讨论,综合权衡疗效、安全性和社会经济因素。这一重磅研究无疑将推动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格局的进一步演变,但阿司匹林仍会在CAD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