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开海季吃海鲜险丧命!基层医生必看:黄金10分钟急救流程,学会能救命

来源:
全科学苑
2025-09-10 14:28:58

广西北海,13岁男孩吃海鲜后过敏休克,家人紧急骑电动车送医,经治疗男孩已转危为安。



图片
图源:广西日报


这样的惊险一幕,每年开海季都在不同地区上演。海鲜走上大众餐桌,却也成为部分人群的“致命诱惑”。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沿海地区的卫生院和诊所,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过敏性休克救治的第一现场。


图片
图源:大连发布


图片
图源:滨海发布


设备有限、人手不足、心理压力大……在这些现实挑战下,基层医生能否在“黄金10分钟”内做出正确反应,直接决定患者生死。


因此,一套极简、高效、不易出错的急救流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基于临床指南,结合基层实际,梳理出“黄金10分钟”急救行动清单,助你临危不乱、步步为营。


“10分钟急救行动清单”:三步法稳住阵脚,抓住生机


图片


图片


第一步:0~2 分钟——快速识别与启动(“一看二呼三躺”)


一看:识别危重信号(出现任一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 皮肤黏膜:全身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尤其口唇、眼睑);

  • 呼吸系统:声音嘶哑、喉鸣、喘息、呼吸困难—— 喉头水肿是致死主因;

  • 循环系统:头晕、心悸、意识模糊、血压≤90 mmHg(1 mmHg≈0.133 kPa)——休克的核心标志。


二呼:呼叫支援


立即大声呼叫护士或同事,分工准备物品:肾上腺素、氧气、生理盐水、监护设备。


三躺:体位管理



  • 令患者立即平卧,抬高下肢,增加回心血量;

  • 严禁坐起或站立,以免加重低血压及脑缺血。


第二步:2~5 分钟——关键药物注射


1.使用指征



  • 一旦疑似过敏性休克伴呼吸或循环障碍,立即肌注肾上腺素!

  • 宁可误用,不可不用。延迟使用是致死常见原因。


2.操作要点



  • 成人剂量:0.3~0.5 mg(1:1000,即 0.3~0.5 mL);

  • 儿童剂量:0.01 mg/kg(最大不超过 0.3 mg);

  • 大腿中外侧(股外侧肌)注射—— 血供丰富,吸收更快,优于臀部和上臂;

  • 若5~15 min后反应不佳,可重复注射。


    基层特别注意:务必核对肾上腺素规格——肌注用为 1:1000,而非静脉用 1:10000。误用静脉规格将导致剂量不足,延误抢救。


第三步:5~10 分钟——辅助支持与监测(“稳住生命体征”)


1.吸氧



  • 目标:SpO2>90%;

  • 方式:高流量面罩吸氧(6~8 L/min);

  • 特殊准备:若存在喉头水肿,应做好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准备,并紧急联系转诊。


2.补液



  • 目的:快速扩容,纠正低血容量;

  • 方法:快速建立至少一条大静脉通路,即刻输注生理盐水500

    ~1000 mL,必要时重复。监测血压、心率、尿量。


3.辅助药物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一日5~10 mg或氢化可的松一日200 mg(作用缓慢,不能替代肾上腺素,用于防止迟发相反应)。


H1受体拮抗剂


  • 异丙嗪25~50 mg肌肉注射,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20 mg 或地氯雷他定10 mg(严重过敏反应救治的二线用药,缓解皮肤黏膜症状,不作为抢救药物使用);

  • 特别提醒: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风险规避与误区澄清:基层最常问的3个问题


图片


(一)“患者仅皮疹严重,血压正常,要不要用肾上腺素?”


答:若仅有皮肤表现,可先使用抗组胺药+激素,但必须严密监测。一旦出现任何呼吸或循环异常,立即使用肾上腺素。


(二)“用肾上腺素后患者心慌、手抖,是不是用错了?”


答:心慌、震颤是肾上腺素的正常药理反应,说明药物已起效。切勿因担心副作用而拒绝或延迟使用。


(三)“肾上腺素在不同适应证中用法不同,如何快速区分?”


答:以下表格助你快速掌握


图片


极量提醒


皮下注射单次≤1 mg;静注务必稀释,严禁原液推注!


(四)“患者症状缓解后,是否可以离院?”


答:至少观察4~6 h。约5%患者可能出现“双相反应”,即症状复发。需做好病情交代,必要时转上级医院。


延伸讨论:如何系统提升过敏急救能力?
图片


(一)门诊急救准备清单


建议基层单位常备“过敏急救箱”,内含:



  • 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或安瓿(1:1000);

  • 氧气设备+面罩;

  • 抗组胺药、激素注射液;

  • 静脉输液设备及生理盐水。


提示: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确保随时可用。


(二)建立患者急救卡制度


对曾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发放个性化急救卡,标注过敏原、急救步骤和紧急联系人,能有效降低院前死亡风险。


总结
图片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核心在于:快速识别、首选肾上腺素、支持呼吸与循环。基层医生虽设备有限,但通过掌握标准化、流程化的急救方案,完全有能力在“黄金10分钟”内稳定患者病情,为后续转诊赢得时间。


你在门诊遇到过最惊险的一次过敏案例吗?是如何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我们共同提升应对能力。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