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团队提出胆道恶性肿瘤联合治疗新策略
2025-09-10 18:29:03
8月21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与肝移植外科樊嘉院士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报道的临床研究成果首次探索并揭示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加化疗治疗胆道恶性肿瘤(B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无法手术的晚期BTC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论文截图
BT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或转移阶段,无法手术切除。作为晚期重要治疗手段的化疗,治疗效果也有限,因此,BTC患者亟需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ZSAB-TOP研究是一项中国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探索性Ⅱ期研究,项目组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间共招募45例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患者,进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欧司珀利单抗及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截至2024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6个月6.7%(3/45)的患者仍在组接受治疗。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为51.2%。亚组分析显示,cORR在肝内胆管癌为37.5%,胆囊癌为100.0%,肝外胆管癌为100%。次要终点中,疾病控制率为8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到17.4个月。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整体安全性可控。
研究结果提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欧司珀利单抗及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BTC展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且揭示了TIGIT及PD-1配体表达与患者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