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协同 创新 推动整形外科学科高质量发展——2025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9月11—14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共同承办的“2025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传承、协同、创新”为主题,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整形外科学科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次大会恰逢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15年,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110年来,中华医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历经百年的励精图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科协学会之翘楚、全国医学科技工作者之家。
整形外科作为医学与美学交融的前沿学科,自改革开放以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1982年5月,在第一届全国烧伤整形学术会议上,宋儒耀教授、张涤生教授、朱洪荫教授、汪良能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整形外科学组,标志着中国整形外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开端。1985年9月13日,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整形外科人开启了书写东方整形外科辉煌篇章的征程。
40年来,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在历届委员会的领导下,始终坚守党建引领、规范管理、学术立身、服务人民的宗旨,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抒扬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晓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晓军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蒋海越教授担任共同主席,前任主任委员栾杰教授担任名誉主席,副主任委员李青峰教授、孙家明教授、熊伟教授、郭澍教授担任副主席。常务委员龙笑教授和全国委员王永前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青年学组副组长俞楠泽副教授担任执行秘书。会议共收到投稿5589篇,设置4场会前学习班及35个分会场,大会发言总数达2962次。
▌主旨演讲——高屋建瓴 驱动创新与变革
主旨演讲环节,院士、主任委员以及领域内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整形外科前沿技术与临床研究进展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演讲,并就学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对话与展望。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程和平院士作了题为“多光子成像前沿技术与医学应用”的主旨演讲。程和平院士凭借其深厚的跨学科研究背景和前瞻性视野,系统展示了其团队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最新突破,并深入剖析了多光子成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总编辑李世荣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北京协和渊源”的主旨演讲,系统梳理并生动阐述了中国整形外科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北京协和医学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及深远影响,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集学术性与历史感于一体的精彩报告。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罗高兴教授作了题为“机械力学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的主旨演讲,系统梳理了机械力学调控病理性瘢痕形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方向。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蒋海越教授作了题为“干细胞软骨分化精准调控及软骨相关组织器官再生与功能重建”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干细胞定向软骨分化研究领域的最新突破及其在组织器官再生与功能重建中的前沿应用。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栾杰教授作了题为“脂肪组织再生的机制与细胞来源”的主旨演讲,系统梳理并深入阐释了当前脂肪再生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为会场带来了兼具前沿性与启发性的学术引领。
▌十大科学问题 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本次大会正式揭晓了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2024年度中国整形外科领域十大科学问题”。
▌分会场——百花齐放 学术交流深入人心
分会场上,大会设立了4场会前学习班、35个专业分论坛,聚焦整形美容外科众多前沿与热点领域。来自全国多家医疗与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科研新锐与资深学科专家齐聚于此,围绕整形外科学领域最具前瞻性与争议性的热点研究问题,展开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探讨与思维碰撞。
为鼓励青年医师成长,会议特别设立“40 under 40”青年医师论坛,充分展现了中国整形外科新生代的学术活力与创新潜力。
40年风雨兼程,40年春华秋实。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在一代代学者的无私奉献与执着追求中不断发展壮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应牢记使命、传承精神、汇聚智慧、协同创新,共同为推动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美丽福祉而努力。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