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医疗机构睡眠门诊建设和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09-25 17:56:19
图片

《中华医学杂志》2025年第32期发表了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牵头、联合全国多家睡眠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制定的《医疗机构睡眠门诊建设和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以下简称“《共识》”),旨在通过规范建设标准、质控流程及资源配置,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睡眠健康管理网络。

《共识》明确了睡眠门诊的诊疗范围。睡眠门诊是医疗机构为各类睡眠障碍人群提供全面评估、精准诊断、有效治疗和长程管理的医疗服务场所。现阶段以睡眠障碍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为核心工作,应积极开展覆盖全睡眠疾病谱的诊疗及相关慢病管理工作。

《共识》详细指导了睡眠门诊的建设标准,包括场地布局、仪器设备、人员配置等多个方面。在场地布局上,睡眠门诊应实行分区管理,设置候诊区、诊室、设备操作区、数据管理区和治疗区等基本功能区域。仪器设备方面,必备设备包括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至少1台、基本模式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至少1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相关工具至少1套。可选设备包括:睡眠中心外睡眠监测(OCST)、体动仪等可穿戴设备;根据工作需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配备睡眠量表及心理测评软件,复杂模式的NPPV,其他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中医治疗设备。此外,睡眠门诊应配备急救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供氧设备及氧源、体外除颤仪、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人员配置上,至少配备2名经过规范系统睡眠医学培训的专职医师,其中1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同时,至少配备1名睡眠技师和1名护士,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照适当比例配备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共识》还特别强调了数字化手段在睡眠门诊建设中的应用,建议配置信息化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搭建有睡眠医学特色的远程医疗平台,开发患者管理系统和睡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共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规定了诊疗流程、技术操作、病例管理及患者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保障医疗安全。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