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降压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南(2025年)》发布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近日以优先出版方式在线发表了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制定的《围产期降压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南(2025年)》(以下简称“《指南》”),主要包括备孕期降压药物调整、妊娠期降压指征与目标、一线药物效果不佳的替代方案、紧急降压处理及并发症监测等内容,旨在规范临床管理,降低围产期高血压母婴风险。
《指南》明确推荐备孕期将拉贝洛尔、硝苯地平和甲基多巴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并建议停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及非肽类肾素阻滞剂类药物。《指南》推荐将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作为围产期降压治疗的指征,建议目标血压控制在<135/85 mmHg,但不低于110/70 mmHg。针对妊娠期一线降压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选择氨氯地平和地尔硫䓬等二线降压药物,并强调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流动力学分型指导用药。
《指南》详细指导了妊娠期紧急降压的指征与处理方法,建议收缩压持续≥160 mmHg或舒张压持续≥110 mmHg时立即进行紧急降压,并给出了具体的药物选择与用药方案。同时,《指南》强调在降压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尿蛋白和评估胎儿状况,尽早识别器官功能损害,以及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胎儿缺氧状态。建议孕妇在出现胎动减少、呼吸困难、头痛头晕、意识改变、胸背痛、视力改变、腹痛等临床症状时,立即进行病情评估,早期发现病情进展及严重并发症。
针对产后高血压患者的特殊情况,《指南》建议产后根据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是否需要母乳喂养来调整用药种类。推荐产后新发或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首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䓬、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单药控制效果不佳时,建议加用拉贝洛尔、甲基多巴或ACEI类(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联合降压;对于难以控制或血压波动幅度大的患者,建议请心内科会诊指导降压治疗方案。《指南》建议产后加用ARB类降压药物的产妇行人工喂养,此外还强调了产后抑郁症或抑郁症高危患者禁用甲基多巴。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