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学组(筹)亮点介绍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筹)王东信 李春晶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23年正式批准筹建睡眠学组(筹),该学组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担任组长,联合全国40位麻醉领域专家共同组成。作为国内首个以“麻醉医生”为核心、专注睡眠障碍机制与临床干预的官方学术组织,睡眠学组(筹)的成立填补了我国麻醉学科在睡眠医学领域的空白。作为年轻的学组,从组建到发展,具有独特的亮点。
一、组织首创,定位清晰
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批复的首个睡眠学术组织,学组为全国致力于睡眠研究与治疗的麻醉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自成立以来,学组举办的学术会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麻醉同道积极参与,有力推动了更多从业者投身于睡眠医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二、学术板块百家齐放
睡眠学组学术板块内容丰富,紧扣学科前沿,涵盖了认知障碍与脑健康、全麻诱导意识消失的神经网络机制、麻醉药物的脑损害作用及应对、右美托咪定和艾司氯胺酮用于改善睡眠的研究进展、麻醉医生如何应对围术期神经并发症、麻醉睡眠治疗的进展等。这些内容聚焦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技术方法,将呈现出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三、国际大咖深度参与
依托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学术年会平台,每年睡眠板块都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来华授课,提升麻醉同仁的国际视野。本年度荣幸邀请到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rances Chung教授,她将就“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brain health in older surgical patient:A proactive approach”议题进行剖析!
四、学科交叉,技术转化
从睡眠机制研究到临床干预方法,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麻醉学与神经生物学、精神病学、影像医学、睡眠医学等团队共建,共同推动意识干预、脑电网络研究、神经环路调控等新技术在睡眠障碍诊疗中的落地与应用。把麻醉常备“武器”——七氟醚、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异丙酚等转化为睡眠障碍快速干预方案,旨在实现“无激素、无毁损”的精准治疗。
五、组织科研,临床推广
学组成立之初,便由组长王东信教授和副组长杨春教授分别牵头,组织了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吸引了全国多个分中心加入。在学组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多地的“麻醉-睡眠门诊”相继开设,不仅极大缓解了围术期睡眠障碍,也为更多的失眠患者解决问题,用麻醉技术重塑睡眠医学边界。
六、硕果盈枝,佳绩斐然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睡眠学组(筹)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成立至今学组共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组长王东信教授于2024年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临床研究。学组成员共参与编著专家共识5部、专著2本。组长王东信教授荣获了包含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华佗科技奖一等奖、世界麻醉年会最佳研究摘要一等奖、国际研究者联盟奖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
睡眠学组(筹)用“麻醉+睡眠”交叉视角,把机制研究、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打包成“学术大餐”,努力成为麻醉学科拓展睡眠医学版图的“旗舰部队”,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