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甲等医疗事故:患者疝气术后死亡引发的警醒!
近日,广州市医学会报告了一起腹股沟疝气手术相关诊疗行为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值得临床医生警醒!
一、事件经过
2024年10月10日,67岁的钟先生因“右侧腹股沟疼痛并触及肿块”就诊于广东省某医院,经诊断为“右侧腹股沟疝”。次日行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术后当晚,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监护设备多次报警,患者曾多次跟值班护士反馈腹痛、腹胀等不适。
当晚,值班医生全程没有前来查看,只是远程让护士来打止痛针,并嘱咐「摇高床头,适当饮温水」。
术后次日早上查房,主刀医生发现钟先生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未立即采取剖腹探查这一关键抢救措施,而是先安排了腹部CT检查。等CT结果出来之后,手术的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
二次手术后直接转入了ICU,并向家属下发《病重/病危通知书》,告知家属病情危重,感染指标重,有多脏器功能受损。2日后,该医院将患者转至上级医院,但是几天治疗下来,钟先生还是因感染严重去世。
事后,患者家属一直很疑惑,普通的疝气手术为什么会出现死亡。在警方陪同下调取二次手术监控时发现关键细节:监控视频13:42:07显示,一位医生说,“其他的肠子我还没看,这是钳子捅了吗,还是怎么回事?”另一位医生说,“我估计是戳卡了。”
患者家属提供的第二次手术监控视频截图(警方陪同观看)新街派 生活报-报道
二、鉴定结果
为明确死因,2024年10月22日,钟先生之子委托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尸检。同年12月5日出具的鉴定意见书显示,死者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量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空虚。余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鉴定意见:钟先生符合在“腹镜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出现小肠穿孔后继发腹腔感染,引起小肠出血伴炎症、心肌出血、肺出血等,最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025年1月27日,家属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经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移交,广州市医学会于2025年8月22日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书“诊治概要”部分显示,2024年10月12日,第二次手术时,医生在全麻下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术,发现腹腔积存大量小肠内容物约500 ml,原双侧疝修补腹膜各有破口一处,直径约1 cm,可见肠内容物灌入。探查小肠,可见小肠破裂,破裂口约1 cm,腹腔感染,腹腔积液诊断明确。术后,患者生命体征不稳,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10月15日、17日,该院经过两次全院大会诊,并进行积极治疗,但是18日凌晨抢救无效死亡。
广州市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显示,该医院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三大医疗过失,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
1.术中操作不当。鉴定专家组分析认为,患者小肠穿孔可排除小肠本身疾病的可能性,考虑系第一次手术(疝修补术)术中损伤造成的,为医源性损伤。
2.术后病情观察不到位。鉴定专家组经认真查阅医患方提供的鉴定资料及鉴定会现场询问获悉,第一次手术术后当晚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该医院值班医生未到现场查看患者,存在病情观察不到位。
3.病情变化时抢救欠及时。疝修补术术后第1天早上查房发现患者病情严重,CT检查后直到当天中午才进行二次手术,此时患者已发生腹腔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延误了抢救时机,以致发生了不可逆的感染性休克,最终患者死亡。
最终鉴定结论为:该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与钟先生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本医案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承担主要责任。
三、反思
2025年10月12日,广东一名参与救治的知情医生透露:“腹腔镜手术是很便捷,但不规范操作,也是有风险的,谁都没预料到戳卡会捅到小肠,而且医生术中也没有发现。我只能说这是一起惨痛的教训。医生要坚信自己的预感,如果术中怀疑有什么不妥,那就要仔细检查,不能侥幸,不然做完手术你也睡不好觉的。术后,患者如果有异常感觉,哪怕不是自己管床,值班医生也要亲临现场看人,患者不舒服,千万不要认为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不要直接来一针止痛药了事,要积极处理、积极沟通。”
在腹腔镜手术中,戳卡是必备之物,戳卡就是平时外科医生口中的穿刺器,看着很粗,还有尖锐的斜面,它的作用是为腹腔镜/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建立手术通路。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戳卡(穿刺器)在操作中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在撤出过程中若操作过快,可能导致肠道或网膜损伤。如何避免戳卡造成的损伤,有五项操作建议
1.先关气、再观察:先关闭气腹,然后利用5 mm戳卡缓慢排气,使腹腔气腹压力缓慢下降,观察肠管位置变化;
2.看肠管、摆引流:观察小肠随着气腹压力下降是否钻入到系膜裂孔之中,还有引流管是否折曲改变位置;
3.眼看着、缓拔卡: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缓慢拔除其他操作戳卡;
4.辅助口、摸一摸:然后通过辅助切口,用手指触摸一下其他戳卡口下方;
5.提起来、抖一抖:最后再提起腹壁,抖一抖,确保不会有网膜疝入戳卡孔。
当医生,如履薄冰,任何细节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本案例不仅是一起医疗事故的鉴定,更是对术中规范、术后监护和应急响应能力的深刻警示。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