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规范、融合、创新:中国放疗的进阶之路——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宝生教授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0-22 17:30:57
图片

李宝生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将于10月23—26日在山东青岛举行。会前,本刊特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宝生教授就会议亮点、分会工作规划、学科进展、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分享。李宝生教授以“规范、融合、创新”为蓝图,以“中国数据、中国技术、中国方案”为基石,立志为世界放射肿瘤学界树立一个清晰的“中国坐标”。

■ 会议畅想:一场关于“规范、融合、创新”的青岛之约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是我国肿瘤放疗领域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事,2025年会议主题有三个关键词:规范、融合、创新。”李宝生教授开门见山地阐述了会议的核心思路。

为何“规范”要在首位?李宝生教授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装备水平、人才配备差异大,同质化是肿瘤放疗事业的核心课题。本次会议将设置多个板块,围绕放疗全流程同质化管理与多学科诊疗(MDT)规范展开讨论。”

“融合”指向何方?在李宝生教授看来,“融合”至少包含三层含义:(1)学科融合——肿瘤治疗很难单打独斗,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各自的优势,需要打破“谁收治谁主导”的惯性,真正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MDT模式;(2)医工融合——强化物理师、技师在诊疗过程中的全程参与,让“医工交叉”真正落地到肿瘤治疗计划方案中;(3)产业融合——国产加速器、螺旋断层放疗、质子、重离子、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等高端治疗技术只有跨界到产业端,才能跑出“中国加速度”。

“创新”如何落地?李宝生教授指出:“只有把规范与融合做好,才能诞生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我们希望聚焦大型放疗设备国产化、粒子治疗、人工智能(AI)靶区勾画与质控等前沿技术,力争为肿瘤放疗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 秉持“四个坚持” 提升放疗学科影响力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学术为先、坚持科普宣传、坚持青年培养”,李宝生教授用“四个坚持”给分会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调。

坚持党建引领  分会新一届委员会成立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建工作小组,加强思想引领,保障分会事业健康发展。为迎接分会成立40周年,会议现场将设置一条“时空长廊”,以图文、视频形式,系统梳理我国放疗发展脉络,致敬老一辈专家的无私奉献,激励青年一代接续奋斗。“40年前,前辈们在砖瓦房里规划中国放疗的蓝图;40年后,我们要在全球放射肿瘤治疗舞台上交出‘中国方案’。”李宝生教授说。

坚持学术为先  分会致力于推动放疗繁荣发展和学术规范,一方面,充分发挥分会在引领学科发展、促进临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创新企业一起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并邀请欧美、亚洲的专家来华深度交流,让中国的放疗学科发展与国际同步。另一方面,分会将同质化作为学术规范的重要抓手,组织编写了放疗质控规范、粒子治疗等相关指南,并组织专家开展了指南巡讲、技术帮扶与远程继续教育,力争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放疗的诊疗水平。

坚持科普宣传  科普宣传工作是分会当前着力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老百姓一提到放疗,就容易联想到射线带来的损伤,”李宝生教授说,“实际上,随着三维放疗、调强适形放疗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以及质子放疗、重离子放疗、BNCT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放疗对肿瘤病灶的治疗更加精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能力也大幅增强,已经成为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分会将安排一名副主任委员负责组织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健康日活动、发放科普书籍、举办科普节目等形式宣传放疗知识。

坚持青年培养  分会一贯重视青年医师培养,换届后成立的第一个学组就是青年学组。本次会议将为青年们设立青年分会场、病例辩论、人文沙龙等。未来,分会在组织多中心研究、制定指南时,也会积极邀请青年医师参与。此外,分会还将着力培养青年物理师队伍,让“医工交叉”人才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李宝生教授寄语广大青年医师:“放疗的未来在你们手中,愿你们以规范为底线,以融合为格局,以创新为翅膀,做患者信赖、时代召唤的放疗人。”

■ 国内粒子治疗正从“跟跑”迈向“并跑”

质子、重离子、BNCT等是近年来放疗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李宝生教授介绍,质子、重离子具有布拉格峰的剂量分布物理优势,可以较好地实现肿瘤靶区的高剂量和周围组织的低剂量分布。重离子在物理学剂量分布和生物学特征上具有显著特点,有助于克服放疗抵抗;BNCT凭借其独特的硼中子俘获机制,可在肿瘤细胞内产生定向爆破效应,在复发肿瘤治疗方面展现出潜力。

李宝生教授表示,目前国内粒子治疗发展迅速,在设备研发、技术创新、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并产生了大量成果。譬如,国产回旋与同步加速器稳定性达国际水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等累计治疗患者逾4000例;厦门、东莞等多家BNCT中心已经陆续完成建设。未来,分会将牵头物理师、临床医生、放射工程专家等,启动粒子治疗指南编写,解决适应证、质量控制与人员配置等关键问题。

未来,粒子治疗装置将朝着小型化、多粒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推动国产替代、加快自主研制是行业的重要目标,从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提升人均医疗资源水平,最终回归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本质。

■ AI助力放疗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放疗是AI落地医疗最早的领域之一。目前AI已应用于靶区自动勾画、计划优化、设备质控等领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李宝生教授介绍:“传统放疗方案调整需要医生手动勾画靶区,耗时费力。有了AI系统的放疗设备,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识别肿瘤位置变化。在乳腺癌、鼻咽癌等多个癌种上,AI自动勾画的靶区与医生手动勾画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此外,AI将传统需要3~4个小时的治疗方案调整压缩至半个小时内,且方便实时调整照射剂量分布,可将正常组织损伤率降至更低水平。这不仅仅是效率的飞跃,更是‘精准医疗’理念的深刻体现。”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构建现代放射治疗安全与有效性的基石,需要严谨、细致的流程化管理。目前,AI已在放射治疗计划自动核对、治疗计划质量保证和误差辨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有大量AI质控模块嵌入加速器,有望实现“日检-周检-月检”自动化。

李宝生教授强调,放疗医师要主动“走出去”,与外科、内科、影像科医师同场阅片、共同决策;同时通过院内信息化系统,把放疗计划、病例结果、随访数据实时共享,确保“决策-执行-评估”闭环管理。他建议非放疗专业医生以“三个一”的形式参与到肿瘤放疗MDT工作中:参加一次靶区勾画工作坊、完成一份放疗病例汇报、主持一次MDT讨论。“当你真正理解放疗的精准与无创优势,就会主动把它纳入综合治疗链条。”

采访最后,李宝生教授向所有同道发出邀请:“金秋十月,期待与大家在青岛相会。让我们以此为契机,共同树立中国放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携手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谱写新篇章!”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