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首个!特发性肺纤维化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
困顿
“间质性肺病是一大类疾病,涵盖超过200种病因。在其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类型,临床称之为IPF,它是当之无愧的‘最难啃的硬骨头’,其病因不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表示,“IPF的诊断和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呼吸领域的巨大挑战,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且不可逆地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损害,而现有治疗手段远未满足临床需求。”
临床上,IPF的治疗重点是抗纤维化疗法,旨在延缓疾病进展,尽可能保住患者的肺功能。自2022年起,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与全球合作伙伴联合发布的指南推荐,将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作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能够通过减缓肺功能下降改变疾病自然病程,但它们无法逆转肺纤维化,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治疗策略。
突破
10月22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其肺纤维化创新疗法口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那米司特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IPF。这是十年来首个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并成功获批的IPF治疗药物,打破了该领域十余年无新药获批的僵局,标志着IPF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仅在美国获批后2周内),真正实现了零时差惠及中国患者。
那米司特是一款口服PDE4B抑制剂,选择性抑制PDE4B同工酶。在人体中,PDE4B同工酶在肺中高表达,并与纤维化和炎症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抑制这些通路,那米司特展现了抗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效果。
此次在我国获批是基于那米司特关键性Ⅲ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是IPF治疗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表1):与安慰剂相比,那米司特治疗组的患者在第52周时用力肺活量(FVC, ml)较基线的下降显著减少,达到了主要终点。FVC是衡量肺功能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那米司特能有效延缓IPF患者肺功能下降。
表1 相关试验数据
此外,那米司特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特征,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安慰剂组发生率16.0%,那米司特9 mg组发生率31.1%、18 mg组发生率 41.3%。腹泻是最常见的导致试验方案终止的不良事件,因腹泻导致停药的比例在那米司特9 mg、18 mg 和安慰剂组分别为 1.8%、6.1%、0.5%,单药治疗时停药率与安慰剂相当。其他不良事件在各治疗组之间发生率均衡,尤其是血管炎、抑郁、自杀倾向或药物性肝损伤等特定关注的不良事件,在那米司特组与安慰剂组发生率相当。
那米司特有望解决患者因耐受不佳导致停药这一关键临床未满足需求,成为IPF患者潜在一线治疗选择。
小结
徐作军教授表示:“传统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现有获批药物也仅能延缓肺功能下降,无法逆转纤维化进程。作为十年来首个在Ⅲ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的IPF创新疗法,那米司特不仅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兼具良好的耐受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期待这一创新疗法能尽快惠及更多患者,为肺纤维化疾病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次获批上市的适应证以外,那米司特还于2025年5月在国内递交了进行性肺纤维化适应证的上市申请,期待其在更广泛的肺纤维化患者群体中展现出治疗潜力!
随着那米司特在我国的获批,我国IPF治疗迈入“双通道”时代——在传统抗纤维化药物基础上,新增了兼具精准靶向与双重机制的治疗选择。临床医生将能根据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合并症情况及耐受性需求,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来源丨新京报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