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肾”康泰——聚焦 CKD-aP 临床思维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黄河秋浪映嵩岳,绿城枫叶舞朝阳。2025年10月21日下午,“医‘肾’康泰——聚焦CKD-aP临床思维研讨会”在郑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KD-aP)的发病机制、诊疗进展与临床实践,吸引了众多肾脏病领域专家共聚一堂,交流前沿学术,分享临床经验。
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广研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肾脏病学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凌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占正教授、王沛教授、邢国兰教授、刘东伟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飞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李冀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靖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向东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左力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桢华教授、西安交大一附院肾脏病医院蒋红利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慧娟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王俭勤教授,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孙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蒋更如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杨琼琼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汪年松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竹教授等多位临床诊疗专家,河南泰丰集团副总裁王芳平先生共同参与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张凌教授作整体会议开场和背景分享,并介绍此次会议第一环节主持人赵占正教授。赵占正教授热烈欢迎各位专家拨冗莅临中原大地作前沿学术指导、交流,并隆重介绍、邀请此次会议主席蔡广研教授和丁小强教授作开场致辞。
赵占正教授
张凌教授
关注肾脏健康,推动临床创新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蔡广研教授、候任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分别发表开场致辞。
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蔡广研教授指出,肾脏疾病已被正式列入全球优先关注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我国透析患者数量持续增长,CKD防治面临严峻挑战。他特别强调,CKD-aP在血透患者中患病率高、影响深远,呼吁临床予以充分重视。
蔡广研教授
丁小强教授进一步指出,CKD-aP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常态”,其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神经、阿片系统等多方面,已不仅是皮肤问题,更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小强教授
两位教授共同呼吁,应以循证为基础、患者为中心,推动CKD-aP诊疗的规范化与个体化发展。
河南泰丰集团副总裁王芳平先生在开场致辞中对大会主席以及所有与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河南泰丰集团肾脏病相关药品研发、上市计划,并宣布河南泰丰集团加入“肾脏健康行动”传承精神 健康赋能——西部基层行活动,共同助力肾病学科发展,造福更多肾病患者。
王芳平先生
专题报告环节:聚焦CKD-aP机制与诊疗进展
在专题报告环节,王沛教授担任主持。
王沛教授
韩飞教授首先就《慢性肾病相关瘙痒发病机制及诊疗现况》进行报告,系统梳理了CKD-aP的管理现状及当前诊疗策略。韩教授表示CKD-aP患病率高达20%~90%,其中约40%为中度以上。该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全因死亡风险、住院及透析中止风险增加,同时使抑郁风险提升2~3倍。目前临床存在疾病认知不足、患者报告率低等问题,亟待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韩飞教授
李冀军教授随后分享了《CKD-aP诊断与评估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瘙痒评估工具与诊断标准方面的更新。李教授介绍CKD-aP诊断缺乏特异性标准,核心在于采用单一与多维量表相结合的标准化工具进行综合评估。利用手机小程序等电子化工具有助于实现便捷诊断、疗效评估和推动个体化治疗。
李冀军教授
陈靖教授则从临床研究角度出发,解读了《盐酸纳呋拉啡治疗血透瘙痒临床研究》,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循证依据。盐酸纳呋拉啡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CKD-aP治疗药物。它起效快,并能长期持续有效。其不良反应轻微,无药物蓄积性和依赖性,长期使用风险低。中国桥接试验证实,该药在中国血液透析瘙痒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境外人群一致。
陈靖教授
科普专家面对面:科学止痒,知识普及
在“科学止痒·知识普讲”环节,邢国兰教授主持,杨向东教授、左力教授、杨桢华教授、蒋红利教授、毛慧娟教授、王俭勤教授组成的专家团,围绕CKD常见并发症及瘙痒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向东教授分析了中国CKD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病因。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CKD-MBD、营养不良及肾性贫血等。然而,CKD-aP的处理尤为棘手。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如纳呋拉啡等新型止痒药物尽早上市,为广大受瘙痒困扰的CKD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左力教授重点介绍了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CKD-aP的常用治疗药物。在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的管理中,首要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磷水平,包括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如含钙/非含钙磷结合剂)并在饮食上限制磷的摄入。对于CKD-aP,则推荐遵循相关指南,选用如κ-阿片受体激动剂等具有明确疗效的药物进行干预。
杨桢华教授分享了所在医院CKD-aP的流行病学数据与治疗现状;根据调研数据,CKD-aP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差异较大,范围在20%~90%,中国的平均水平约为55%。患病率差异显著。在我所在医院,由于长期重视CKD-MBD等并发症的综合管理,临床上中重度瘙痒的患者比例较低。这从侧面反映出加强患者综合管理能有效减少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
王俭勤教授则就纳呋拉啡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讲解。王教授表示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但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部分出现嗜睡、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幻觉、妄想等严重反应罕见;泌乳素水平可能升高,但临床相关症状不明显;此外需注意肝功能监测,偶见轻度黄疸。
讨论环节合照
临床诊疗大咖谈:循证领航,聚焦实践
在“科学止痒·循证领航”环节,刘东伟教授主持,六位专家就CKD-aP的临床研究与药物选择展开深入探讨:
刘必成教授对泰丰集团拟开展的CKD-aP真实世界研究(RWS)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刘教授建议加强病例收集与数据分析,关注瘙痒的多种可能原因,在试验的研究方法学上多做准备。
孙林教授分享了仿制药的发展,强调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1)仿制药市场规模庞大;(2)企业转换能力改善;(3)集采政策带来稳定收益;(4)国际化带来新的增量。
杨琼琼教授就原研药与仿制药的等效性与替换策略发表了见解,建议国家药监局对仿制药进行严格评价,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蒋红利教授比较了不同药物在治疗瘙痒中的优势,指出κ-阿片受体激动剂-盐酸纳呋拉啡是治疗瘙痒的更好选择。
周竹教授则从机制层面解析了G蛋白偏向性与外周选择性κ受体激动剂的区别,期待国产仿制药的广泛应用,让更多透析患者受益。
蒋更如教授总结发言,瘙痒是透析患者中常见且严重的临床症状。盐酸纳呋拉啡的上市提升了临床对该问题的重视。他强调,仿制药与原研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等效,且更具经济性,能减轻患者负担。因此,他呼吁推动更多优质仿制药的研发与应用,以惠及更广泛的瘙痒患者群体。
讨论环节合照
会议总结与展望
会议最后,由大会主席刘必成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指出本次研讨会内容详实、讨论深入,为CKD-aP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河南泰丰集团副总裁王芳平先生也代表承办方发言,表示将积极响应“肾脏健康行动”,推动肾脏病防治工作,尽泰丰企业绵薄之力,以造福更多患者!
刘必成教授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内容,也为推动我国CKD-aP的规范诊疗与科研进步注入了新动力!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由河南泰丰集团公益支持。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