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鹭岛金秋迎盛会 儿科群贤谱新篇——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在厦门召开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1-03 18:57:03

10月23—2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儿科学术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本次会议聚焦儿科医学发展前沿,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儿科专家学者,通过多维度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分享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儿科医学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方向。

图片

▋开幕式:群贤聚首,共谋学科发展未来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孙锟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儿科学分会第十九届委员会组织架构更加完善,成员更趋年轻化——30个专业学组中50岁及以下成员占比达82.4%,且全部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为专病研究和学科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列举了我国儿科领域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其中既有国内首家胎儿医院等创新平台的筹建与落地,也有儿童罕见病诊疗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病、新生儿脑病、儿童肾病等专科诊疗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些突破标志着中国儿科医学事业正行驶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他也强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儿科医疗水平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建立完善的三级儿科医疗网络、提升儿科工作者综合能力任重道远。他呼吁全国同仁紧抓机遇,坚持创新,为中国儿童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优质服务。

▋大会报告:融合创新,领航学科发展方向

孙锟教授以“中国少子化状态下,儿科如何发展?”为题作报告,他针对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儿科资源配置有待优化、疾病谱变化等现实挑战,提出了儿科发展的新思路,(1)战略优化: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打破传统儿科学界限,向前提出“宫内儿科学”理念,聚焦受精卵至出生后2岁生命早期1000天诊疗,向后延伸至儿童青少年,助力其健康成年;同时建立序贯诊治体系,如儿童期启动高血压慢病管理、先天性心脏病终身管理及罕见病全周期筛诊治。(2)系统支撑:优化儿童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基层依托妇幼保健体系,推动常见病服务下沉,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亚专科层面,发展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推动医工协同与样本库建设,牵头多中心协作网络实现远程医疗,研发人工智能(AI)模型赋能基层医疗。(3)人才基石:加强儿科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深化“5+3”住培模式、推进“新医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师诊疗、识别转诊能力,拓展服务内容并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借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生,构建全社会协同的服务生态。

美国全国儿童医院Alex R.Kemper博士以“The future of pediatrics: partnering with the AAP and pediatrics to improve care and advance science”为题,介绍了美国儿科学会(AAP)的使命及其全球健康项目。AAP以“为每一位儿童的未来而努力”为宗旨,在40余个国家开展新生儿复苏、立即袋鼠式母婴护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疫苗犹豫应对等项目。Pediatrics作为AAP官方期刊致力于推动儿童与青少年医疗服务,其近期代表性研究亮点包括:(1)癫痫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儿的心脏骤停风险,二者共存显著增加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风险,提示跨专科管理的重要性。(2)早产儿在接受性与表达性语言测评中得分更低,提示早期干预窗口。(3)机器学习预测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非化验变量预测1~3年后的高血压风险,提示风险分层与早期预防的新路径。Alex R.Kemper博士指出,AI/机器学习稿件显著增加,相关研究将重塑儿科的风险预测、流程优化与决策支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天有教授在题为“儿童血液/肿瘤临床研究进展”的报告中,系统回顾了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的治疗发展历程及临床研究进展。儿童白血病治疗从化疗奠基走向精准免疫,贝林妥欧单抗等新药为新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带来希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在“7+3”方案基础上探索减化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以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为代表的多中心协作组涵盖了国内主要治疗单位,带动了国内儿童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及规范治疗,疗效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淋巴瘤的治疗迈入靶向治疗新时代,部分淋巴瘤有望去化疗。基于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因检测,将更深入理解儿童实体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更精准治疗。未来,儿童血液肿瘤研究将聚焦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临床试验和治疗目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Albert Martin Li教授以“Transition care in paediatric sleep medicine”为题,介绍了延续性照护的重要性及可用治疗方案,并强调延续性照护应尽早启动。他提出延续性照护的十步指南,包括:识别需要延续性照护的青少年、赋能青少年并支持家长、启动延续性照护计划、组建跨学科团队、转介至主管成人服务、联合评审、规划紧急护理路径、建立信心转介至成人服务、成人服务主导的联合评审及适应成人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张娅教授以“DeepRare:罕见病智能诊断新范式”为题,介绍了罕见病的临床诊断存在知识广且碎片化、症状异质性高、临床路径复杂等痛点,是医学AI系统面临的终极挑战。DeepRare作为首款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罕见病推理型智能体诊断系统,可模拟医生诊断思维,通过提问、分析、查证、推理、决策等步骤,生成精准、透明、可追溯的诊断建议。DeepRare通过实时、透明的证据闭环,帮助基层和普通科室医生在早期症状阶段做出判断,避免错过治疗窗口,同时通过主动提问+提供可溯源推理链,将末知病例快速定位到可能病种,给出医生可参考的诊断路径。

▋学术专场:精彩纷呈,共绘学科发展蓝图

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精心设置了1个主会场及35个分会场,通过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壁报交流、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为全国儿科同仁带来了一场启迪思维、凝聚共识的高水平学术盛宴。

分会场覆盖内分泌遗传代谢、新生儿、儿童保健等30余个专科领域,既有深耕临床的实践经验分享,亦有前沿科研的突破性成果发布。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青年医师英语交流和青年学者科学与临床研究分会场,为儿科新生力量与科研工作者搭建起展示舞台,助力学科人才梯队建设。

▋小结

本次大会不仅是一场汇聚儿科领域智慧与力量的学术盛会,更是一次新征程的启航,激励着全体儿科同仁在守护儿童健康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我们相信此次大会能进一步激发儿科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我国儿科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