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智绘科普新图景 以科普之力护航全民健康——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2025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1-04 18:49:03

9月26—28日,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江西省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同承办,江西省医学科学院协办。会议以“科普创新 智慧赋能”为主题,吸引全国医学科普工作者共话科普新未来。本届大会不仅是医学科普的一次成果检阅,更是一次未来发展的新航标,以三大核心突破,清晰勾勒出医学科普事业升级的崭新图景。

  范式革新: 从“知识普及”到“智慧生态”的升维

年会以“学术派”标志着医学科普“智慧生态”新启航。

标准先行,树立行业标杆:大会发布《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创作与评价专家共识》,为“何为好科普”提供权威标尺,从源头上规范科普内容的创作和评价。

平台进化,搭建多维矩阵:年会设置1个主会场、14个分会场,构成了丰富立体的交流空间。既有院士大咖的宏观洞察,也有青年医护的创新实践,从数智医疗的前沿探讨到科普说唱、情景剧的“破圈”展演,大会演变成一个“智慧赋能”、线上线下融合的超级科普平台。

体系成型,夯实发展根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系列科普书籍编写启动,以及各专科科普分会场的观点碰撞,共同推动科普工作从零散化输出,逐渐向标准化、系列化的系统工程全面转型。

图片

“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系列科普书籍编写启动

图片
《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创作与评价专家共识》发布
图片

科普创作与传播分会场

  动能破圈: 从“专业声场”到“全民舞台”的裂变

年会以“多元化”聚焦医学科普传播力的“核聚变”效应。

创作主体“多元化”:大会通过设立青年学组、科普创作与传播等分会场,积极培育既懂医学又懂传播的“全能型”科普生力军,激励更多医务工作者从幕后走向台前。

传播形式“流量化”:健康科普创新展示成为创新策源地。1800多件作品,185支展示队伍,特别是开幕式上的《新医科普说唱》《听见你,拥抱爱》等节目,让人耳目一新,将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证明了优质内容与时尚形式结合能爆发出巨大的传播能量,实现真正的“破壁出圈”。

知识应用“场景化”:公众急救科普基地、健康科普城市等的建设和探索,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提升互动体验,科普从“听得懂”迈向“学得会、用得上”,深度融入公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

  战略锚定: 从“系列活动”到“国家工程”的进阶

年会以“时代感”彰显医学科普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步伐。

“五个一工程”从蓝图施工建基:年会系统检视了“五个一工程”的落地成效,丛书编写、共识发布、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成果,从分会的工作计划和规划出发,展示引领全行业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时代担当。

“智慧赋能”成为核心引擎:大会以“智慧赋能”为主题,主任委员祝益民提出,要发挥专业智慧、专家智慧、行业智慧三重力量,从更高维度去理解医学科普,做拥抱时代的“弄潮儿”。强调“智慧”科普和智能应用,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方法路径。它指向用数据优化传播策略,用技术提升互动体验,用平台放大权威声量,为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清晰勾勒未来产出的“价值闭环”:大会描绘了从建平台(学术交流)、出精品(丛书共识)、固阵地(示范基地)到育人才(青年培养)的价值闭环,保障医学科普工作能持续高质量产出,惠及全民、转化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小结  

2025南昌年会,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行业到全民、从活动到战略的全面升级,宣示着中国医学科普已告别单点发力、单兵作战、单一模式,迈进了一个倡导多元协作、构建智慧新生态、激发全民参与感、服务国家大战略的黄金时代,年会硕果累累而意义深远。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