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无创高频通气研究新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史源
有创机械通气是救治胎龄28周以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但也增加了远期并发症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是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有效措施,但是其有效率仅60%左右。寻找更加有效的无创通气新模式是目前救治胎龄28周以下早产儿的关键措施。史源教授团队联合20余家单位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for primary respiratory support in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论著。该研究为改善这一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结局提供了高级别证据。
RDS是胎龄28周以下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虽然有创机械通气能挽救这些早产儿生命,但也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风险。目前,欧洲RDS管理指南推荐NCPAP作为这类RDS早产儿的首选无创呼吸支持模式。但是,NCPAP有高达40%的失败率。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是一种结合了持续肺扩张和主动振荡的新型无创通气模式,且不影响自主呼吸,但是其作为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高质量研究证实。
本研究在中国20余家新生儿中心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342例胎龄在24至28+6周的早产儿,主要结局指标为出生后3天内的气管插管率。研究发现,NHFOV组在出生后72 h内需要升级为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为15.9%,显著低于NCPAP组的27.9%,绝对风险降低率达12.0%(95%CI:-21.9%to-3.2%,P=0.007)。同时,两组患儿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相似。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全球比较NHFOV与NCPAP作为胎龄28周以下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的最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患有RDS的胎龄28周以下的早产儿,将NHFOV作为首选的无创呼吸支持策略,有助于降低极早产儿早期有创通气的需要,且不增加新生儿并发症风险。研究结果弥补了该领域既往研究的不足,有望推动全球新生儿呼吸支持指南的更新。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