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喹诺酮类抗生素——当心“跟腱断裂”,谨慎使用!

来源:
康迅网
2025-11-07 17:09:10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尤其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中地位显著。然而,这类药物可能带来一种罕见却严重的不良反应——跟腱断裂。

尽管其绝对发生率较低(0.14%~0.40%),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风险概率与机制

根据美国FDA数据及国内监测报告,喹诺酮类抗生素引发肌腱损伤的概率介于0.14%~0.4% ,使用此类药物的人群跟腱断裂风险较普通人高出27%。

不同喹诺酮类药物风险存在差异。左氧氟沙星导致的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病例占所有报告的45%~57%,环丙沙星为44%~51%,而莫西沙星风险相对较低,仅占3%~4%。

左氧氟沙星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跟腱:抑制肌腱中蛋白质合成并加速降解;对肌腱细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干扰肌腱修复过程和血液供应。跟腱因承受最大压力且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因此更易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跟腱损伤可能发生在用药后数小时,也可能在停药后长达6个月才出现,但多数症状出现在用药后的2周内。

六类高危人群

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肌腱柔韧性和血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更易受到药物损伤。

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风险显著增高,糖皮质激素本身可能对肌腱产生不良影响,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会“雪上加霜”。如果患者是老年人又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生肌腱断裂的风险会比普通患者高19倍。

肾功能不全者因为药物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如肾移植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包含糖皮质激素),且身体状况相对较差,使用风险更高。

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群,因肌腱本身承受较大负荷,更易受损。

有肌腱疾病史或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患者也是高风险人群。

临床风险规避

【风险评估与药物选择】

开具喹诺酮类药物前,评估患者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对于高风险患者,考虑替代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类)。

若必须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优先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莫西沙星,尤其是对高风险患者。

【患者指导与监测】

明确告知患者跟腱损伤的早期症状(如跟腱疼痛、肿胀、压痛),并强调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停药就医。

特别提醒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至少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如跑步、跳跃、打球等。

【剂量与疗程管理】

采用最短有效疗程和最低有效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用药。

对于高龄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防止药物蓄积。

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的风险差异

临床医生需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液等局部制剂引发的跟腱断裂风险极低。局部用药全身吸收率不足1%,其血药浓度远低于引发全身毒性反应的阈值。目前数据库中尚未见到左氧氟沙星眼药水导致肌腱断裂的可靠病例报告。但为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可指导患者点眼后按压内眼角1~2 min,减少药物经鼻黏膜全身吸收。

案例

浙江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顾增辉接诊过一例典型病例:一位72岁糖尿病患者,平日酷爱步行,每日至少行走1万步,服用左氧氟沙星后发生跟腱断裂。

这一案例揭示了高龄、运动量较大、可能合并肾功能减退(糖尿病) 等多个风险因素叠加的临床情景。

另一例网络热议案例中,患者在舞蹈热身时发生跟腱断裂,此前曾使用左氧氟沙星。尽管舞蹈活动本身是诱因,但药物可能已使肌腱脆弱化。

这些案例提示我们,对于活跃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开具喹诺酮类药物前应评估其活动模式,并给予充分警示。

临床建议
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如必须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建议优先考虑风险相对较低的莫西沙星,并在用药前评估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出现肌腱疼痛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必要时换用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