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静脉溶栓药怎么选更安全?宋海庆教授团队研究给出新证据

来源:
神经时讯
2025-11-07 17:13:30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全球范围内致残、致死的首要脑血管疾病,静脉溶栓(IVT)是其关键的治疗手段。然而,IVT疗效虽获广泛验证,其安全性风险——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等并发症的发生,始终是限制临床应用、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瓶颈。近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宋海庆教授团队发表在CNS Drugs上的一项研究,为优化IVT治疗决策、平衡疗效与安全性提供了新的循证依据和重要参考。

5c8c2c7a-fc3e-4e7d-8074-3b1a311c3276.png
01
研究背景



AIS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IVT治疗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灌注,是目前在时间窗内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然而,溶栓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事件,如sICH,这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因此,评估不同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对于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02
研究方法



该研究系统检索了Embase、Ovid Medlin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了截至2024年7月19日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总严重不良事件(SAEs)、sICH,次要结局为3个月死亡率。采用基于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络Meta分析,以评估不同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

03
研究结果



研究涉及29 674例患者,共34项随机对照试验,其中21项研究用于评估SAEs和sICH,34项研究用于评估死亡率。结果如下。

1.与非溶栓治疗相比的安全性差异

阿替普酶0.9 mg/kg和替奈普酶0.25 mg/kg与更多的SAEs、sICH和死亡率相关。

非免疫原性重组葡激酶(nSta)10 mg的SAEs发生率低于非溶栓治疗,且sICH风险低于替奈普酶0.25 mg/kg。

2.不同溶栓药物之间的安全性比较

重组人尿激酶原35 mg的sICH风险高于非溶栓治疗,但低于阿替普酶0.9 mg/kg和替奈普酶0.25 mg/kg。

与0.6 mg/kg阿替普酶相比,0.9 mg/kg阿替普酶和0.25 mg/kg替奈普酶与更多的SAEs和sICH风险相关。

3.超出4.5 h时间窗且进行组织窗评估

替奈普酶0.25 mg/kg和阿替普酶0.6 mg/kg的死亡率并未高于非溶栓治疗。

结论:研究表明,nSta 10 mg在减少SAEs方面表现更佳;对于超4.5 h时间窗且进行组织窗评估的患者,替奈普酶0.25 mg/kg和阿替普酶0.6 mg/kg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92c3f08c02749a76f073ae5a5c6f2fd9.png

图1 主要结局与次要结局的排名

eb699fe205b52890060f5594ce677bee.png 图2 主要结局与次要结局的森林图和P-score

04
临床意义



这项研究的结论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安全的溶栓治疗选择。首先,nSta 10 mg和阿替普酶0.6 mg/kg在减少严重不良事件和颅内出血风险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其次,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路径,指导个体化溶栓策略的选择。通过明确不同溶栓方案的安全性特征,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此外,该研究还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nSta 10 mg和阿替普酶0.6 mg/kg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