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老年群体躯体症状障碍与焦虑症:临床识别与管理要点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1-07 17:37:12
图片

吴珩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心身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躯体症状障碍(SSD)以过度关注躯体症状并伴随灾难化认知为核心特征,常与焦虑症共病,慢性焦虑放大躯体不适,而过度关注症状又加剧焦虑,在老年群体中尤为常见。临床需注意鉴别SSD与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在治疗上强调多维度管理,核心原则是平衡接纳症状,实施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

▋一、SSD的核心特征

SSD的核心特征为: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令其痛苦或导致日常生活功能显著受损的躯体症状,并伴有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过度的或不恰当的想法、感受(如对健康的过度担忧)或行为(如反复就医或过度检查)。其核心在于患者对躯体不适的灾难化解读和过度关注,尽管症状真实存在,但往往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因支持。

SSD在老年群体中尤为突出,这类患者常因过度关注躯体状况而难以接受潜在的心理问题,导致反复就医、过度检查,不仅影响患者本人及家庭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也易引发医患矛盾。

▋二、SSD的共病与临床表现

SSD常与焦虑症共病。慢性焦虑可降低疼痛阈值,放大躯体不适感;而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与担忧,又会进一步加剧焦虑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研究表明,相较于非SSD患者,SSD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影响SSD共病焦虑症的因素众多,包括SSD病程、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认知与情绪调节能力以及特定人格特质等。

SSD与焦虑症虽常共存,但临床表现各有侧重。焦虑症的核心是对预期的焦虑情绪,无特定的焦点,往往是对多个事件、处境或活动的担忧,而SSD则是对健康问题高度焦虑(表1)。

表1 躯体症状障碍、焦虑症与普通身体不适的主要临床特征比较

图片

▋三、鉴别诊断要点

老年群体SSD在临床诊断中需注意以下鉴别要点:

1.与其他精神障碍鉴别:当患者表现同时符合疾病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诊断标准时,需要精神科医生仔细甄别或做出共病诊断。

2.与器质性疾病共病:老年SSD患者常共患器质性疾病,如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共病器质性疾病的SSD患者躯体化症状更重。精神科医生在评估患者时必须关注其全身状况,必要时请相关专科会诊,明确共病诊断与治疗。而非精神科医生在治疗躯体疾病时,也应警惕SSD的可能性,及时请精神科会诊或转诊。

▋四、临床管理策略

1.SSD的治疗:传统方法强调“消除症状”,但最新治疗理念认为应“与症状和平共处”,改变对症状的灾难化认知。治疗方法包括:(1)心理治疗:首选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对症状的负面思维;心理教育解释症状形成机制,减少病耻感;(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针对躯体症状障碍的特异性药物,如合并显著焦虑和抑郁症状,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精神科药物治疗;(3)其他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等。

2.焦虑症的治疗:(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挑战不合理的担忧;放松训练缓解身体紧张;暴露疗法减少回避行为;(2)药物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对焦虑症有明确疗效;(3)生活方式调整:规律运动、正念冥想、睡眠改善等都能减轻焦虑症状。

3.患者管理核心:(1)专业评估转诊:症状持续且影响生活者,及时转诊至精神科或心身医学科进一步评估;(2)症状日记:指导患者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情境、伴随想法及强度,识别潜在触发因素;(3)行为激活:指导患者逐步恢复因症状回避的正常活动(如社交、锻炼);(4)团体支持:鼓励参与支持性团体,减轻病耻感与孤独感。(5)自我调节训练:教授并练习正念、放松技巧(如腹式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学习接纳不适感而非对抗。 

4.家属及社会支持:家属应理解症状的真实性,避免指责为“装病”或“意志薄弱”;提供耐心支持,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帮助;避免过度关注症状或完全否认其存在。

通过科学理解疾病本质并实施恰当的干预策略,多数SSD与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可获显著改善。无论哪种情况,避免两种极端态度至关重要:一是完全否认症状的实在性,认为“纯属心理问题”;二是过度医学检查治疗,强化患者的疾病信念。理想的态度是承认症状带来的真实痛苦,同时理解其背后的心理生理机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患者而言,平衡关注躯体信号与避免过度恐慌是康复的关键起点。临床医生需提高对SSD及焦虑症共病的识别能力,实施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管理。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  陈亦笑  吴珩)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