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群贤论道,共探卒中防治新路径——2025中国脑卒中大会国家卒中学院青年菁英分会场活动顺利举办

来源:
神经时讯
2025-11-10 15:32:28

11月7日上午,2025中国脑卒中大会国家卒中学院青年菁英分会场——专家论坛拉开帷幕。本次会议聚焦脑血管病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深度合作。全国卒中领域内专家与青年骨干汇聚一堂,为卒中防治事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image.png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发表致辞。她表示,近年来,我国在脑血管病防治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但脑保护等核心方向的临床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次会议汇聚卒中领域,特别是脑保护方向的专家学者与青年精英,将聚焦临床研究新进展,通过资深专家的专题报告与深入的学术交流,助力青年医师成长。

image.png

徐运教授致辞

多维探索:前沿成果与临床智慧的双向赋能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多位深耕脑保护、机械取栓、血压管理等核心方向的权威专家,围绕临床难点与创新方向展开深度分享。第一阶段的学术报告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共同主持。徐运教授首先带来了题为“神经节苷脂FOCUS研究数据深度解读: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治疗的新突破”的报告,系统阐释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治疗的新突破。FOCUS研究是一项在全国83家中心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确认性临床研究,旨在验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GM1能够显著改善中度至中重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的功能预后,且安全性良好。这一结论为急性期脑细胞保护治疗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有望成为临床实践中优化患者预后的新选择。

image.png

徐运教授作专题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白雪松教授以“机械取栓临床研究进展与思考”为题展开分享,他指出,当前取栓技术的前沿聚焦于适应证的拓展与个体化策略的优化。对于部分复杂患者,如何通过影像精准筛选获益人群仍是研究热点,相关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有待进一步证据支持。随后,白教授重点介绍了针对ICAS-LVO的相关研究,从多个维度对脑保护、远期预后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解析。

image.png

白雪松教授作专题报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波教授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的思考与实践”这一经典而复杂的议题,分享了其团队的实践与探索。吴教授指出,随着再灌注治疗成为主流,传统的血压管理策略面临挑战,难以适配不同患者的病理状态。针对这一痛点,吴教授结合相关研究,指出血压的“自然下降”与“药物干预”可能对溶栓结局产生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他重点介绍了针对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两项研究内容,分享了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最佳方式以及干预时机,为个体化血压管理提供了重要洞见。

image.png

吴波教授作专题报告

思维碰撞:临床难点与创新策略的多元对话


第二阶段学术报告由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孟强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徐仁伵教授共同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非药物治疗”展开了分享。他在报告中指出,对于中等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尤其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患者,其缺血半暗带明确,是脑保护干预的潜在优势人群。针对这类患者,陈教授重点介绍了两项颇具前景的非药物疗法——“低头位”干预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结合现有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经验,系统分析了非药物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卒中防治非药物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依据。

image.png

陈会生教授作专题报告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国平教授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进展暨2025指南解读”为题,围绕指南的更新要点及临床应用展开分享。他首先阐释了疾病的定义、分类,强调其与责任血管的关联性,以及缺血事件和并发症的临床影响。随后,王教授对2025版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特别是女性绝经后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强调高血压是其重要且相对危险的因素,需重视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此外,王教授结合最新研究内容,解析了缺血性卒中的多机制致病特点,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image.png

王国平教授作专题报告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孟强教授围绕“毛霉菌性脑血管病”这一临床罕见病进行了专题报告。他从疾病病理机制切入,深入剖析其发病的核心逻辑与临床特征,同时针对性分享了疾病的科学规范的防治策略。报告中,孟强教授结合多例真实患者的完整诊疗案例,通过具象化的临床实践复盘,详细拆解了疾病的定义边界、诊断要点及核心治疗方法。他特别指出,抗真菌治疗需精准用药,艾沙康唑作为新一代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孟教授的报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参考与经验借鉴,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

image.png

孟强教授作专题报告

最后,徐运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全面回顾,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和青年创新在卒中防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对卒中领域前沿进展的一次系统梳理。专家们的深度分享不仅传递了临床与科研的最新突破,也为领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预示着我国卒中防治事业正迈向更精准、更规范、更有温度的未来。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