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启希望 巧护新生”第六届产科危急重症病例交流会全国总结会在福州举行
11月7日晚,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信息导报》主办的“迪启希望 巧护新生”第六届产科危急重症病例交流会全国总结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经过全国21个省市50余场省内交流会的层层选拔,来自东南西北四大区域的12位青年医师脱颖而出,在总结会现场展示了精彩的临床病例,与国内产科领域权威专家深入交流,共同呈现了一场聚焦临床实战、碰撞学术智慧的高水平学术盛宴。
总结会现场
■ 专家阵容强大,共话学科发展使命
陈倩教授主持
刘兴会教授在视频致辞中,首先深情回顾了项目6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其作为重要学术平台的价值,并对主办方及支持方的持续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她还指出,产科危急重症的防治能力直接关系到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经验的积累与共享是提升医疗水平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最后她强调,青年医师是学科发展的未来,希望大家在本次总结会上充分交流、开拓视野,将前沿知识、规范技术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应用于未来临床实践。
刘兴会教授视频致辞
漆洪波教授在现场致辞中对活动的持续举办给予高度肯定,他提到,活动6年来始终保持着主办方、支持方、主持人与核心点评专家的稳定性,这份坚守体现了对产科事业的深厚情怀。他认为,病例交流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思维的碰撞,其核心价值在于思考、交流与讨论,希望通过此类活动激发青年医师的斗志与探索精神。
漆洪波教授现场致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部副主任刘红霞副编审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导报作为中华医学会的重要传播平台,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桥梁。她欣喜地看到这项活动经过6年发展已成为产科领域的品牌项目,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持续推进产科危重症诊疗水平提升,涌现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优秀案例。
刘红霞副编审视频致辞
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晖女士在致辞中回顾了与活动6年携手同行的历程。她表示,百洋医药始终秉承“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的使命,支持活动的开展既是对产科事业发展的助力,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她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平台,共同切磋诊疗思维,提高国内产科危急重症诊治水平,守护母婴健康。
张晖总监现场致辞
■ 规则严谨规范,保障活动公平公正
致辞环节后,王谢桐教授对本次总结会的活动规则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强调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活动原则。本次活动采用“8分钟病例演讲+2分钟专家提问作答+1分钟指导老师助阵”的模式,评审团由全国评审专家组与指导老师共同组成,从病例演讲(占比60%)与现场作答(占比40%)进行综合评分,全方位考核青年医师的临床功底与综合素养。评分过程中,评委需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确保评分结果客观公正。同时明确规定,本院指导老师需回避给本院青年医师打分,避免利益冲突。
王谢桐教授介绍活动规则
■ 病例演讲和专家点评精彩纷呈,展现青年医师实战风采
随后,12位青年医师依次登台,围绕产科危急重症的复杂或罕见病例,进行了系统、清晰且富有感染力的病例演讲。
王美巍医师从一个看似普通的妊娠剧吐病例入手,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背后凶险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凸显了从常见症状中识别危重症的临床警觉性与系统性思维。
张娜医师展示了如何透过子痫前期的表象,精准鉴别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实施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实现母婴平安。
李绅医师分享了一例妊娠合并输卵管扭转及结核感染的曲折诊断历程,强调了全面病史采集(如长期咳嗽、月经不规律)与跳出产科思维局限的重要性。
邓丹医师汇报的病例,揭示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一罕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孕期的隐匿表现,以及其在产后诱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极高风险,警示对“非典型气促”需拓宽鉴别诊断思路。
谭婷方医师汇报的子痫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病情危重,通过产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等多科室高效协作,成功实施取栓、支架植入手术,体现了多学科团队在挽救生命、减少致残中的关键作用。
仇雅晨医师面对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在孕期出现血红蛋白“自由落体式”下降,通过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并精准把握终止妊娠时机,展现了血液疾病合并妊娠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葛静医师带来的剖宫产术后发热、切口经久不愈的病例,最终确诊为罕见的“坏疽性脓皮病”,提醒临床医生在广谱抗生素无效时,需考虑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并重视皮肤活检与免疫抑制治疗。
李淑芳医师汇报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历程一波三折,从外院手术到介入栓塞,再到二次开腹发现缝线切割并发症,最终因严重感染不得已切除子宫,深刻揭示了决策的复杂性与生命的脆弱。
朱天颖医师分享的“非瘢痕子宫破裂”病例,根源在于“深度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提示内异症患者在孕期同样存在子宫破裂风险,需高度警惕。
付颖睿医师以“一支雪糕触发的产科警报”为题,生动讲述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早期识别与多学科协同救治,强调了对于孕晚期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结合肝功能异常指标的高度警惕。
侯雯雯医师汇报的“脾动脉瘤破裂”病例,在产后突发失血性休克,情况万分危急,经多学科团队协作成功抢救,凸显了对于外出血量与休克程度不符的腹腔内隐匿性出血的快速鉴别与应对能力。
李兰兰医师深情讲述了一例从基层医院转诊的严重产后出血、并发医源性输尿管瘘患者的综合救治过程,既有介入栓塞、输尿管支架植入的技术博弈,也有科室自发捐衣送饭的人文温情,深刻诠释了“技术是治愈的刀锋,而温情是包裹着刀锋的鞘”。
每3位青年医师演讲结束后,评审专家团均会进行一轮集中点评。专家们既充分肯定了青年医师的扎实功底、精彩表现与临床思辨能力,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在诊断依据充分性、鉴别诊断广度、治疗决策规范性以及细节表述准确性等方面的提升空间。多位专家强调,青年医师应在深入学习指南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个体化诊疗思维,强化多学科协作意识;在面对罕见病时,既要勇于拓展知识边界,也要坚守基本的临床路径与规范,避免因追求“罕见”而偏离诊疗常规;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容量管理、止血时机、抗凝策略、感染控制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预后,是临床基本功的集中体现。这些精辟的点评不仅为青年医师们指明了改进方向,也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经验。
■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共筑母婴安全防线
漆洪波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展示的病例质量高、覆盖范围广,充分反映了当前产科危急重症诊疗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同时他也提出,未来活动应更多聚焦产科常见重大疾病,强化临床规范与诊疗思维的培养,避免过度追求罕见病例,让更多医师能够从中获得可推广、可复制的临床经验。
漆洪波教授强调,产科医生要坚守诊疗规范,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不能因罕见病例而改变常规诊疗路径,同时要重视多学科协作的价值,充分发挥各科室的专业优势,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他鼓励青年医师要保持对临床工作的热情与敬畏之心,不断积累经验、开拓视野,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为推动我国产科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漆洪波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活动由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迪巧进口钙公益支持。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