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全球首部!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发布,聚焦透析关键阶段

来源:
医路肾康
2025-11-11 13:42:38

近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肾脏病透析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的《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版)》正式发布。本指南是中国乃至全球首个专门针对围透析期CKD患者的推荐与建议。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围透析期患者的评估指标、透析时机与模式选择、并发症管理等内容,旨在提升临床医师对该阶段疾病的认识,规范诊疗流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减轻医疗负担。为便于医务工作者快速掌握其精髓,医路肾康现将指南全部推荐意见梳理如下。


一、透析前期CKD管理




推荐意见1:推荐使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CKD)进展(1A)。

推荐意见2:推荐使用诊室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等评估血压(1B)。

推荐意见3:推荐使用临床症状和体征、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估容量负荷及心功能(1B)。

推荐意见4:推荐每1~2个月检测1次血钾、钠、氯和HCO3-水平(1A)。

推荐意见5:推荐检测血液学参数和铁代谢指标评估贫血。每月检测1次血液学参数,每2个月检测1次铁代谢指标,结合临床需要可调整评估频率(1A)。

推荐意见6:推荐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定期评估血糖水平(1A)。

推荐意见7:推荐检测生化、骨代谢和血管钙化指标评估患者CKD矿物质骨代谢紊乱(CKD-MBD)(1A)。

推荐意见8:推荐通过能量摄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和主观全面评定等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每2个月评估1次(1B)。

推荐意见9:推荐对围透析期CKD患者、家属、照护人员开展健康宣教(1C)。

推荐意见10:推荐终末期肾病患者适时透析。启动透析时机主要基于尿毒症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而不单纯根据eGFR水平做出决定(1A)。

推荐意见11:推荐充分评估患者疾病状况,考虑个人意愿,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可及性、医保报销政策等因素,医患共同决策选择透析模式(1C)。

推荐意见12:推荐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及血管条件个体化建立血管通路(1A)。

推荐意见13:推荐在启动腹膜透析前2周,置入腹膜透析管。紧急情况可在置入腹膜透析管后24~48 h内启动腹膜透析(1B)。

推荐意见14:推荐对计划肾移植的围透析期CKD患者进行感染筛查(1C)。

推荐意见15:推荐对计划肾移植的围透析期合并乙肝感染CKD患者进行评估(1C)。

推荐意见16:推荐对计划肾移植的围透析期合并丙肝感染CKD患者进行评估(1C)。

推荐意见17:推荐根据患者贫血状况、输血的风险与获益,采用医患共同决策将输血作为贫血的治疗策略之一(1C)。

图片

图1 透析前期CKD患者管理流程


二、初始透析期CKD管理




推荐意见18:推荐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评估传染病指标(1A)。

推荐意见19:推荐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评估凝血功能(1A)。

推荐意见20:推荐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凝血指标,选择合适的抗凝剂(1A)。

推荐意见21:推荐根据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选择不同的透析模式(1C)。

推荐意见22:推荐根据初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作出相应的临床决策(1A)。

推荐意见23:推荐初始3~5次血液透析(诱导透析)采用低效透析模式,以避免出现失衡综合征(1B)。

推荐意见24:推荐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溶质、容量清除指标,评估透析充分性(1A)。

推荐意见25:推荐对初始腹膜透析患者开展透析前评估(1A)。

推荐意见26:推荐根据患者腹膜转运特性、Kt/V及肌酐清除率、营养状态和残余肾功能等指标选择不同的模式(1A)。

推荐意见27:推荐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制定个性化的腹膜透析处方(1B)。

推荐意见28:推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溶质、容量清除指标,评估透析充分性(1B)。

推荐意见29:推荐采用综合措施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1C)。

推荐意见30:推荐采用综合措施保护腹膜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1C)。

图片

图2 初始透析期CKD患者管理流程


三、围透析期CKD并发症管理




推荐意见31:推荐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通路;当AVF无法建立时,AVG次选;中心静脉导管应作为最后选择(1A)。

推荐意见32:推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对出现任何物理检查、血流量测定或静态静脉压有持续异常的患者尽快进行血管通路评估(1A)。

推荐意见33:推荐对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进行评估,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1B)。

推荐意见34:推荐首次血液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速清除大量溶质,首次透析血尿素氮下降率控制在30%~40%(1B)。

推荐意见35:推荐对初始血液透析患者注意透析器反应的发生(1C)。

推荐意见36:推荐对血液透析中出现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 mmHg以上,同时伴有低血压症状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1B)。

推荐意见37:推荐围透析期CKD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40/90 mmHg,合并DKD患者如耐受,血压控制目标≤130/80 mmHg(1C)。

推荐意见38:容量控制是围透析期CKD患者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建议保持患者“干体重”状态(1C)。

推荐意见39:推荐监测围透析期CKD患者血压变化,明确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个体化选择降压药物(1B)。

推荐意见40:推荐对围透析期CK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去除诱因,首先纠正容量过负荷,必要时加用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1B)。

推荐意见41:推荐对围透析期CKD患者在去除容量过负荷基础上,个体化选择心力衰竭治疗药物(1A)。

推荐意见42:推荐严格执行透析隔离制度和消毒制度,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血管通路感染(1A)。

推荐意见43:推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相关危险因素(如肠道、泌尿道感染等)进行干预,以最大限度减少腹膜炎发生(1A)。

推荐意见44:推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包括无菌换液、出口处感染识别等),以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发生(1C)。

推荐意见45:推荐围透析期CKD患者纠正肾性贫血、避免输血,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认知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1A)。

推荐意见46:推荐定期监测围透析期CKD患者的Hb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1A)。

推荐意见47:推荐对围透析CKD合并贫血患者,在开始使用药物治疗之前,纠正非肾性贫血原因,然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个性化选择治疗药物(1A)。

推荐意见48:推荐对围透析期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PEW)患者,早期开展评估并给予营养治疗(1B)。

推荐意见49:推荐采用综合措施治疗PEW,包括给予膳食指导,优化透析方案,保护残余肾功能,纠正PEW发生的原因(如酸中毒、感染、液体超负荷等),口服营养补充和肠外营养补充等(1C)。

推荐意见50:推荐对围透析期合并CKD-MBD患者,应定期开展监测并给予治疗(1A)。

推荐意见51:推荐从限制磷的摄入、充分透析增加对磷的清除、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及有效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方面治疗CKD-MBD(1A)。

推荐意见52:推荐围透析期DKD患者开展血糖管理,糖化白蛋白控制目标<20%(既往有心血管事件和低血糖发作的患者,建议糖化白蛋白<2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6.5%~8.0%(1C)。

推荐意见53:推荐根据围透析期DKD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个性化选择降糖药物(1A)。

推荐意见54:推荐对围透析期CKD患者定期监测血钾并及时治疗高钾血症(1A)。

推荐意见55:围透析期CKD患者高钾血症一旦发生,容易反复发作,需加强慢性高钾血症的管理。推荐从限制钾的摄入、充分透析增加对钾的清除、合理使用钾离子结合剂等方面预防和治疗高钾血症(2C)。

推荐意见56:推荐对CKD-aP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2B)。

图片
(扫码可下载指南)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