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森教授:从经验到循证——血液灌流治疗CKD-MBD及高β2-MG血症
截至2024年底,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已突破百万。随着透析龄延长,皮肤瘙痒、睡眠障碍、心血管病等远期并发症凸显,根源之一在于传统透析对蛋白结合毒素及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不足。血液灌流(HP)可弥补这一短板。
近日,《血液灌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为规范HP治疗提供最新指引。《医路肾康》特邀数位共识组主席、重要成员解读《共识》。本文四川省人民医院李贵森教授分享CKD-MBD及高β2-MG血症的管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 李贵森教授
李贵森教授:目前认为,HP治疗为CKD-MBD患者带来了多重获益。首先,大量研究证实,血液透析联合HP治疗在降低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血液透析。长期来看,这不仅能改善患者的骨痛等症状,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善矿物质代谢紊乱,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钙化的发生率,从而最终降低与心血管相关的死亡风险。
《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可量化的行动“靶点”。对于存在CKD-MBD的患者,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建议在优化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常规进行每周1次的HP治疗:①生化指标:经药物治疗后,iPTH水平仍持续>600pg/mL的中重度继发性甲旁亢患者;②影像学指标:心血管CT提示冠状动脉钙化Agatston评分>100AU,或腹部影像学显示腹主动脉钙化Kauppila评分>4.5分的患者。
李贵森教授:β2-MG潴留是MHD患者长期面临的临床难题,既往多种干预策略疗效均欠理想。《共识》对此提出了系统的管理策略:首先,应加强对MHD患者血清β2-MG水平的常规监测,以便及时评估远期风险。在干预层面,对于存在高β2-MG血症的患者,特别是血清β2-MG水平持续>30mg/L,或已合并腕管综合征等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建议进行每周1~3次的HP治疗。
Ronco教授提出的“炎症缓解假说”为我们提出的“强化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该假说认为,HP不仅能直接清除β2-MG,更能通过吸附多种炎症介质,打破“毒素-炎症”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β2-MG的生成。该假说启示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冲击-维持”的动态治疗策略:在治疗初期采用更高频率(如每周3次)的HP治疗,快速降低体内的毒素和炎症负荷;待病情稳定后,再转为每周1次的常规维持治疗。这一策略不仅能迅速控制病情,更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疗效。
李贵森教授:新版《共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HP治疗由以上海为代表的“专家经验”阶段迈向全国统一“行业标准”的新阶段,其核心意义在于为各地使用指征与频次不一的状态提供了明确指导,为HP的规范化、同质化应用奠定基础:将“每周一次”确立为常规频率。这一明确推荐,为全国数千家透析中心,特别是基层单位,提供了一条清晰、可执行的临床路径。它解决了过去“多久做一次、什么情况做”的困惑,有助于推动HP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跑出一条标准化、同质化的路径,确保不同地区的患者都能享受到规范、高质量的治疗。
同时,新版《共识》还对灌流时长、血流量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强化治疗方案,这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实践性强的体系。我们很高兴看到,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血液灌流器在国际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而这份代表性更强的“全国共识”,将成为支撑这项技术在国内高质量实施的重要基石。
李贵森教授:本次《共识》更新,凝结了临床医生对透析的核心诉求:更彻底地清除患者体内各类毒素,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并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这不仅仅是内容的增补,更是一次核心逻辑的升级。它反映了我们的临床思维,正在从过去主要“以并发症为导向”,深化为“以证据为基础、以病理生理机制为核心”的全新模式。
关键更新的临床意义:
证据前置,指导实践:将CKD-aP、微炎症状态等证据等级更高的适应证前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清晰、更有效的行动指南,让实践更有据可循。
概念升级,拓宽视野:将“严重继发性甲旁亢”更新为更全面的“CKD-MBD和/或心血管钙化”,引导我们从关注单一指标(iPTH)转向管理系统性疾病及其最致命的终点(心血管钙化),治疗目标更远大。
新增靶点,精准打击:而新增“蛋白结合毒素(PBUTs)蓄积”作为独立适应证,是本次更新最具前瞻性的亮点。它标志着我们正式将PBUTs这一“隐形杀手”确立为直接的治疗靶点,推动临床实践从“治疗下游并发症”转向“清除上游致病源”,实现了从“对症”到“对因”的重大跨越。
技术与共识的同频共振:这一跨越之所以能够实现,也离不开吸附技术的迭代进步与共识的同频迭代。例如,像健帆公司新推出的pHA130灌流器,“p”即代表蛋白(protein),就是专门为提升蛋白结合毒素清除效率而设计的。新版《共识》为PBUTs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时机,我们相信其广泛应用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为推动血液净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