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教授:中西协同,早筛早治——糖尿病肾病管理新思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致慢性肾脏病,以持续蛋白尿和GFR进行性下降为特征,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给患者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西医以ACEI/ARB、SGLT2i降蛋白、护肾为主,但受限不良反应。中医药整体调节、减毒增效,可延缓慢肾衰、改善生活质量,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新路径。
在此背景下,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受到关注,或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对此,《医路肾康》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凌教授分享糖尿病肾病的诊疗现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进展。
01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管理现状如何?
张凌教授: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使糖尿病肾病跃升为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之一,无论门诊还是住院人群均占较大比重。与慢性肾小球疾病相比,糖尿病肾病并发症更多、症状更复杂、管理难度更大,患者健康负担显著加重。因此,临床需强调“早干预、早处理”:一方面依托早期监测指标、大数据与AI技术,实现风险精准识别;另一方面整合新型药物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优化现有管理策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02
近期我们关注到有些研究提到肾损伤因子-1(KIM-1)可作为急慢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KIM-1是怎样一种物质?它在糖尿病引起肾损伤的早期发现中有哪些临床意义和优势?
03
临床上应如何应用KIM-1,来发挥其最大价值?
04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指南或标准,比如《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肾脏病1-3 期临床应用指南(2025 年版)》等推荐了中医药用于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或尿蛋白的控制。在临床中,您认为中医药效果如何?优势在哪?
张凌教授:中成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综合管理中具有独特价值。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或可更好地改善肾功能,延长进入肾脏疾病终末期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终末期阶段心肾综合征等表现,也可以借助中西医的辅助治疗让患者的病情得到个体化的治疗和缓解,同时或可更好地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05
肾康注射液作为指南推荐的中成药之一,在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您简要介绍下肾康注射液及其栓剂临床应用效果是怎样的?
张凌教授:中西医结合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许多医师正通过“西学中”夯实临床素养。目前已经有三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报道肾康注射液联用降脂药物、ACEI/ARB对尿蛋白有辅助协同的降低作用:两篇联用降脂药物的研究分别报道,可降低24小时尿蛋白和UACR;王永利等教授的研究显示,肾康注射液联用ACEI/ARB 可进一步降低24 小时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作用。
0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您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未来会有哪些新的突破和进展?在推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普及和应用方面,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张凌教授:无论中医西医还是中西结合,想要改善患者预后都需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原则。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有高肾脏病风险,更要尽早关注肾功能变化,以免进展为不可逆的肾功能损伤。临床上推荐应用KIM-1等指标来进行更早期肾损伤功能预警,也可以围绕该指标变化去管理,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其次,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深入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如黄连、生地黄等中药有效成分对肾脏保护的作用路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是中西协同,创新治疗方案,随着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推进,未来会形成更多标准化、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