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发布
《中华肿瘤杂志》2025年第9期发布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整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
对于肺癌的筛查,《指南》强调对年龄≥45岁,且具有吸烟史、二手烟或环境油烟暴露史、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个人肿瘤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或慢性肺部疾病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筛查前应充分告知筛查的获益与潜在风险,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指南》特别指出,对于因自身因素,预期不能耐受以根治为目的的治疗(如手术、放疗、消融等)的人群,不推荐参加肺癌筛查。
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指南》对早中期术后及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基因检测内容有了新的调整。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含腺癌成分的NSCLC,应常规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ALK重排、ROS1重排、BRAF V600突变、RET重排、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NTRK1/2/3重排、HER-2/ERBB2突变以及KRAS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对于ⅠB~ⅢA期术后患者,手术病理标本需常规行EGFR突变检测、ALK融合、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同时,《指南》还提出了耐药后基因检测的建议,以指导后续治疗策略的调整。
《指南》详细阐述了不同分期肺癌的治疗策略。对于早期NSCLC,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同时推荐了微创手术和淋巴结清扫的标准;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诱导和巩固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对于晚期NSCLC基因突变患者,多款药物的获批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对于小细胞肺癌(SCLC),《指南》推荐不可手术限局期SCLC患者接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的综合治疗,并强调了同步放化疗的优势;对于广泛期SCLC,指南从无局部症状无脑转移、有局部症状无脑转移、有脑转移等三个分类推荐了对应治疗流程。此外,对于免疫新辅助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肺癌患者都有了更多的治疗策略获批,而对于既往缺乏治疗手段的KRAS G12C突变、HER2突变及耐药后的SCLC等,新型的药物可能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疗效。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