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功能下降3年:一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启示
病史摘要:56岁女性患者,初中文化,隐匿性起病,表现为“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3年”入院。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日常行为已经受到影响。患者入院后完善血生化检查提示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有脑萎缩,阿尔茨海默病(AD)标志物检测提示Aβ1-42、P-tau 181、Aβ1-42/Aβ1-40等均增高。认知量表MMSE评分:总分21/30分。MoCA评分:总分14/30分。诊断为临床可能性大的AD。予以甘露特纳胶囊、多奈哌齐、胞磷胆碱胶囊等药物改善记忆力、护脑等治疗。生活上指导患者多参与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强化训练等。
症状体征:近期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
诊疗方法:患者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MMSE、MoCA筛查,结果支持患者有认知下降可能。予以进一步完善头颅磁共振、血生化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认知障碍,完善AD标志物检测,发现均较参考值升高,支持有AD风险。诊断为很可能的AD。
治疗方法:药物上予以甘露特纳胶囊、多奈哌齐、胞磷胆碱胶囊等药物改善记忆力、护脑等治疗。生活上指导患者多参与认知康复训练,如记忆强化训练等。
临床转归:半年后门诊复诊。复测MMSE评分22分,MoCA评分14分。较前相比未出现明显的退步。
推荐阅读人群:神经科;记忆门诊;医学院校。
关键词: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反应力下降。
AD指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老年期痴呆的50%~70%,主要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早期识别及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现病史:患者诉3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计算力下降,起初认为可能为年龄大了所致,未予重视及诊治,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复视、视力下降、肢体乏力、偏身麻木、精神异常、肢体抽搐、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胸痛、腹痛。患者逐渐发现自己愈发糊涂,经常算不清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不能独自外出买菜、坐车等,影响到平时的生活。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轻度认知障碍”收住我科,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二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既往有高血压病,服用尼群地平2片bid,血压控制不详;无冠心病、糖尿病,否认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伤寒病史,过敏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预防接种史:不详。外伤史:无。
个人史:原籍出生,久居本地。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与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的历史;否认吸烟史;否认饮酒史;否认冶游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45 cm,体重50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吐词清,近期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眼球活动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指鼻试验正常,闭目难立征(卧床),Kernig征(-),Brudzinski征(-),巴氏征(-)。
入院后评估MMSE评分:总分21/30分。MoCA评分:总分14/30分。
1.三大常规基本正常。
2.C反应蛋白测定、肝肾功能检查、心肌酶谱常规检查、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基本正常。
3.电解质常规测定+血脂+血糖:钾3.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5.19 mmol/L,甘油三酯2.55 mmol/L,白球比1.3,总胆固醇8.62 mmol/L,葡萄糖7.11 mmol/L,示低钾,空腹血脂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6.1%。
4.甲状腺功能三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7.10 pmol/L,促甲状腺素7.951 uIU/mL,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5.D-二聚体+凝血常规检查(仪器法)正常。
6.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仪器法:红细胞沉降率27.3 mm/h,稍高于正常值。
7.输血前常规检查(非输血患者)正常。
8.常规心电图检查——十二通道:001窦性心律,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内。
9.肝胆脾胰双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彩超:肝内稍高回声结节,考虑血管瘤;左肾小结石;左肾囊肿;子宫生理性萎缩;子宫肌层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肌瘤。
10.胸部正侧位(曝光2次),心肺X线平片未见异常。
11.心脏彩超示:左室壁增厚;左房大;多瓣膜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颈部血管彩超示: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左侧多发)。头颅MRI平扫,头部MRI SWI:脑萎缩;SWI未见明显异常。
12.Aβ1-42:4.40 pg/mL,P-tau181:2.63 pg/mL,Aβ1-42/Aβ1-40:0.082,均增高。
13.复查电解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Ⅱ、促甲状腺受体抗体均正常。
14.贫血三项(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显示正常。
诊断:(1)临床很可能的AD;(2)糖耐量受损;(3)高脂血症;(4)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低钾血症;(6)肝血管瘤;(7)左单纯性肾囊肿;(8)子宫良性肿瘤:肌瘤。
诊断依据:56岁中年女性患者,隐匿性起病,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3年入院。近期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明显下降,反应较前明显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有受损。既往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史。入院MMSE评分21分,MoCA评分14分,均提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考虑存在早期AD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近期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明显下降,反应较前明显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有受损。既往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史。入院MMSE评分21分,MoCA评分14分,均提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等,考虑存在早期AD可能性大。
1.血管性痴呆:病程多为波动性进展,自觉症状常见,如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认知功能损害为斑片状损害,人格相对保留。多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头颅CT/MRI检查可有脑梗死或者出血灶。
2.额颞叶痴呆(FTD):FTD的形态学特征是额极和颞极的萎缩。自知力丧失常见,早期即可出现。可出现摄食改变,表现为食欲旺盛。早期即可出现刻板行为、言语减少、失抑制、欣快、情感淡漠、自我忽视、执行功能障碍等。记忆损害往往在疾病晚期才出现。
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陪人陪伴,防走失、跌倒等意外。
2.入院时予以银杏叶制剂改善循环、胞磷胆碱钠护脑、控制血压血糖、多奈哌齐及甘露特纳胶囊改善记忆力等对症处理,加强记忆力训练等治疗。
3.积极地进行科普宣传及心理疏导等治疗。
患者住院期间对AD有一定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半年后复查MMSE、MoCA评分未发现有明显下降。
1.病情概述
本例患者为56岁中年女性,因“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3年”入院。近期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明显下降,反应较前明显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有受损。既往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史。入院MMSE评分21分,MoCA评分14分,均提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等,未找到其他类型痴呆的诊断依据,考虑存在早期AD可能性大。予以银杏叶制剂改善循环、胞磷胆碱钠护脑、控制血压血糖、多奈哌齐及甘露特纳胶囊改善记忆力等对症处理,加强记忆力训练等治疗。提升患者对自己的自信,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半年后随诊,患者的认知评估MMSE得分稍有上升。
2.诊断分析
很可能的AD,56岁中年女性患者,隐匿性起病,渐进性认知功能下降3年入院。近期记忆力及计算力等明显下降,反应较前明显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有受损。既往无症状性脑梗死等病史。入院MMSE评分21分,MoCA评分14分,均提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等,未找到其他类型痴呆的诊断依据,考虑存在早期AD可能性大。
3.治疗与康复
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陪人陪伴,防走失、跌倒等意外。
入院时予以银杏叶制剂改善循环、胞磷胆碱钠护脑、控制血压血糖、多奈哌齐及甘露特纳胶囊改善记忆力等对症处理。加强记忆力训练等治疗。
积极地进行科普宣传及心理疏导等治疗。
4.后续关注与随访
长期监管血压、血糖:长期服药,监测血压血糖,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病情变化随诊:密切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新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遵医嘱定期复查:包括MMSE、MoCA量表、颅脑磁共振、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常规等,以评估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生活方式的调整:患者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建议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
5.总结
该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患者,本次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等均明显下降,日常行为受损。罹患AD后会出现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早期识别及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44:147-153
[2]贾建平.神经病学(第8版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作者|永州市中心医院 杨斐
评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