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一表总结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来源:
神经时讯
2025-11-24 17:28:22

在脑血管疾病中,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复发(二级预防),在某些情况下也用于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通过干预血栓形成的各个阶段,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本文总结常见抗血小板药物的特性、适应证、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用药帮助。





常用药物





Image

表1 常用药物总结

dc3d3966-9e76-45c3-a5ce-ae97aa9d2644.png





核心治疗策略与循证推荐





Image

1.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的二级预防

(1)单药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为一线选择。

(2)选择依据:根据患者偏好、耐受性、费用和合并症决定。

2.高危TIA或急性轻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

(1)短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治疗方案:发病后24 h内启动,阿司匹林(75~100 mg/d)+氯吡格雷(首日负荷300~600 mg,随后75 mg/d),持续21 d。

3.急性期治疗

对于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24~48 h内尽早启动阿司匹林治疗。

4.心源性卒中(如房颤所致)

对于心源性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不是首选,应使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仅在无法耐受任何抗凝药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但其预防效果远逊于抗凝治疗且出血风险不低。





通用注意事项





Image

1.出血风险

所有抗血小板药物均可能引起患者出血,用药前必须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如年龄、既往史、合并用药等)。

2.禁忌证

患者活动性出血是绝对禁忌证。近期手术、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颅内出血史等是相对禁忌或需极度谨慎的情况。

3.个体化治疗

患者治疗方案不唯一,需根据卒中病因、患者具体情况(出血风险、合并症、经济条件、耐受性)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疗程。

4.依从性

抗血小板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预防效果的关键。





特殊人群用药建议





Image

1.75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

  • 无禁忌证时:可使用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 出血风险较高时:优先选择出血风险较低的药物,如吲哚布芬和氯吡格雷。

  • 置入支架后: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应持续至少1年,用药期间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防范消化道出血,或考虑使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案。

2.65岁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 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 出血风险较高时:可改用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

  •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术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3~9个月后,可根据情况改为单药治疗,治疗方案可参考血小板功能或相关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调整。

3.肾功能不全人群

  • 轻度肾功能不全:可选择阿司匹林、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若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在阿司匹林或吲哚布芬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

  • 重度肾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建议使用吲哚布芬或西洛他唑。若为ACS患者,推荐使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的方案。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