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认知障碍的全面科普 守护记忆的“葵花宝典” | 老游评书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1-24 17:32:55
图片

《逆龄脑计划:预防记忆衰退行动》


撰写 |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游苏宁


国庆前夕,笔者获赠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赵国光主审、唐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付梓的新书《逆龄脑计划:预防记忆衰退行动》。作为素昧平生、专业迥异的同行,为了不辜负主编的美意,在8天长假中认真研读了该书,获益匪浅。拜读之中不仅获取了大量神经科学领域的新知,也对逆龄脑计划有了初步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的加强,国人的平均寿命明显增加,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及早发现自己记忆衰退的蛛丝马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尊严地安享自己的“银发”时光,是无数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作为一本应对老年期痴呆的科普读物,该书的编者团队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学者和临床专家,汇聚了国际前沿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和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识别认知障碍的风险、进行定期筛查的意义和正确把握就医时机的技巧。不仅如此,该书还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涵盖科学饮食搭配、有效运动处方、优质睡眠管理、认知训练技巧和参与社交活动的建议,并介绍了最新的药物与非药物干预的进展,为普罗大众提供了系统、科学、实用的指导。此外,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摒弃深奥的医学术语;形式生动活泼,配有大量图表和临床案例,极大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为该书倾情作序,王晓东认为,我们不应被动等待遗忘到来,而是要主动出击,延缓它、挑战它,甚至战胜它。张旭指出,书中不仅系统阐述了记忆衰退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机制,更从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围绕多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内容科学、操作性强的认知功能维护方案。笔者以为,无论是健康人群的早期预防,还是对症状初期患者的干预指导,编者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建议。2位院士的作序加持更加彰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值得有识之士开卷一阅。

◀
认知障碍的全面科普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中国痴呆患者为家庭和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时至今日,认知障碍依然是医学难以攻克的堡垒,它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而是一段漫长、隐匿却无比残酷的旅程。对个体而言,它吞噬记忆与自我;对家庭来说,它带来照护的挑战与情感的冲击;对全社会而言,它正悄然改变对衰老、健康与生命本质的根本认识。白岩松在推荐语中指出,有人说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其含义就是本书提醒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活着,却已开始将世界遗忘,就像不曾走过。如何科学应对认知衰退、守护记忆健康,唐毅教授和宣武医院认知障碍团队用行动给出了回答。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展认知功能的规范化筛查、分层干预与临床实践管理,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研究与治疗数据。他们不是坐而论道地空谈科学,也不拘于病房里的个案记录,而是真正投身于“让更多人不迷失在时间里”的宏图伟业。本书是这一事业的一次集中呈现,更是一场呼吁全社会参与的大脑健康倡议,从记忆衰退的分型识别到生活方式干预,从前沿药物与数字疗法的探索到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它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认知健康的立体桥梁。

作为《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的重要科普读物,本书旨在为公众提供系统、科学、实用的指导,助力全民筑起认知健康的坚固防线。在近26万字的书中,编者分6章介绍了预防记忆衰退行动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包括:探索认知障碍的奥秘世界,发现认知功能受损的秘籍,对影响我们的记忆与认知功能进行多元探索,开启健康大脑的生活指南,激发思维活力的妙招,借助药物治疗筑牢记忆堡垒。作为专家开出的蕴含希望的处方,该书能指导人们去了解和预防,尽早进行干预,在行动中相信未来。这些博学鸿儒的智者哲思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聆听的一堂课,因为了解是对抗遗忘的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未来成为认知障碍的患者、照护者或社会支持系统的一员。而我们能否在疾病袭来之前提前布防,能否在衰老的旅途中依然保有清晰自我,正取决于我们今天是否愿意了解、面对并采取行动。希望本书能点燃公众对大脑健康的关注之光,也能成为更多人参与逆龄脑计划的起点,因为每一次早期筛查、每一个干预方案、每一段用爱陪伴的日常,背后都是我们共同守护记忆、尊严与人性的努力。

◀
守护记忆的“葵花宝典”
▶

本书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守护记忆的“葵花宝典”。编者指出,饮食、运动、睡眠、社交,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习惯,正是守护大脑健康的关键。科学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正是我们的一日三餐为大脑输送“燃料”,在预防和延缓认知障碍风险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便于大众记忆,编者归纳出有助于健脑的饮食原则:全谷每日三份强,绿叶蔬菜日日香。浆果每周两份畅,坚果五份周中享。豆鱼肉奶天天补,鲜鱼家禽两三尝。红肉制品频次降,糖果甜点忌过量,健康生活岁月长。除了食补,看似单纯作用于身体的运动,实则是唤醒大脑、促进其认知功能优化的一把关键钥匙,它能够从细胞层面到神经网络层面,对大脑产生一系列深刻且积极的影响。大众可以在快走、慢跑、跳舞、游泳等众多运动形式中选择自己喜爱且身体可以完成的运动。对认知衰退的老年人,除日常活动外,编者推荐在身体能耐受的前提下,每周累计身体活动总时间至少达中等强度150~300分钟或高强度75~150分钟。编者提醒大家,无论何种强度的运动,当身体发出“抗议”时,都应该引起关注。专家指出,应借助优质的睡眠给认知“充值”。睡眠时,大脑内部会产生与清醒时不同的代谢变化,脑脊液流量可增加60%,此时大脑除了形成记忆,还会将许多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生有关的“垃圾”如β-淀粉样蛋白清除掉。获得优质睡眠的措施包括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等。编者认为,社交活动会点燃大脑的认知活力,积极的社交活动是抵御阿尔茨海默病的坚固盾牌。每一次社交活动,都像是旅途中的一次挑战与探索,需要大脑像导游一样,不断处理信息、理解情感、推断他人意图。这些过程让大脑飞速运转,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如同旅行中的顺畅交通,高效快捷,从而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神经元网络,抵抗记忆衰退,提升大脑的认知健康水平。为了让大脑保持活力,建议每周至少参与2次积极的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与志趣相投者聚会和交流。

◀
图文并茂的科普佳作
▶

本书是神经疾病研究领域国家级团队勠力同心完成的精品力作,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牵头组织,联合了全国多家医院和科研机构的23位博学鸿儒共同编写,正可谓学者云集,群星闪耀。其中主审赵国光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功能性脑病的临床诊疗与前沿技术研究,牵头开展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及转化研究。主编唐毅为现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本书编者团队涵盖了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精神心理、康复、营养等多个领域的学术巨擘和临床高手。他们将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与多年临床实践相结合,对书中内容精益求精、严格审核,确保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项建议都具备扎实的科学依据,从根源上确保了书籍的权威性与可信度。窃以为,该书的问世,是对《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是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全民行动的一本可以“照着做”的健康行动指南。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对认知健康“全场景、全流程”的覆盖。首先通过科学预防,提供涵盖饮食、运动、睡眠等核心要素的科普知识及可操作的“逆龄脑”实践方案,帮助读者轻松将护脑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其次聚焦对记忆衰退的早期识别,通俗解读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与自查方法,助力打破年龄相关认知衰退的误区,为早诊断、早干预争取了时间;最后完善了认知康复与治疗板块,形成对记忆衰退从预防、识别到干预的全周期脑健康守护方案。本书有助于提升全民的脑健康素养,从被动应对疾病的传统模式转向主动预防的健康管理新范式,能帮助读者即刻启动属于自己的“逆龄脑”计划,共同守护记忆的温度,拥抱健康活力的生活。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唤醒更多人对大脑健康的重视,将科学预防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共同抵御认知障碍疾病的威胁。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