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叶黄素是护眼神药,还是智商税?

来源:
全科学苑
2025-11-25 20:12:56
近年来,叶黄素类保健品的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各类宣传将其包装为护眼万能药,从预防近视到治疗干眼,从缓解视疲劳到延缓黄斑变性,似乎所有眼部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然而,当我们回归临床证据时会发现,叶黄素的作用有其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科学边界。本文将基于临床研究与循证证据,为医生和患者解析叶黄素的真实价值。


01

叶黄素的生理作用机制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也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色素成分。由于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叶黄素,只能通过饮食摄入。当摄入后,叶黄素与其同类物质玉米黄质一起高度浓集于视网膜的中央区域(黄斑)。


在黄斑部,叶黄素发挥两大护眼机制:


  • 过滤蓝光:叶黄素能选择性吸收高能量的短波蓝光(波长约390~540 nm),这相当于给眼底戴上一层“天然防蓝光镜”,减弱屏幕光源和阳光中的紫外、蓝光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的直接伤害。通过减少蓝光穿透,叶黄素保护黄斑中心的视锥细胞免受光化学损伤,被认为是阻止光照引起视网膜退化的最有效成分之一。


  • 抗氧化防护:叶黄素也是强力抗氧化剂。在眼内它与玉米黄质协同作用,中和光线产生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伤。这有助于延缓黄斑细胞的老化凋亡,稳定视网膜细胞膜。


这些生理机制为叶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其在不同眼部疾病中的实际效果如何,仍需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02

证据最充分的领域:老年性黄斑变性防治[1-3]


目前支持叶黄素应用的最高质量证据来自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主导的AREDS系列研究。2013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AREDS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4203例50~85岁中高危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年。研究比较了在原有抗氧化配方基础上添加叶黄素10 mg+玉米黄质2 mg的效果。


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在维生素C、E、锌和铜这一基础配方上,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替代β-胡萝卜素后,新配方可降低中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进展风险。


AREDS2最初5年数据表明,新配方相比旧配方显著降低了老年性黄斑变性由中期发展为晚期的几率,风险降幅在20%~26%。


2022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眼科学杂志》的10年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长期获益。在随后的10年随访中,最初分配服用叶黄素组的患者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生率比原先服用传统配方组低了20%。同时,新配方避免了传统配方中β-胡萝卜素在吸烟人群中增加肺癌的风险,可谓更安全有效的替代。


基于这一系列证据,叶黄素加玉米黄质已成为老年性黄斑变性营养干预的标准组合。


03

被夸大的功效与认知误区


误区一:预防近视[4-5]


关于叶黄素的认知误区中,最突出的是其预防近视的宣传。


不少广告鼓吹给儿童补充叶黄素可以提高视力、防控近视,这使许多家长误以为叶黄素是近视的克星。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试验证明叶黄素摄入量与近视发生率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025年7月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基于NHANES数据库的研究分析了3759例12岁~59岁参与者的营养摄入与近视关系,结果明确显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摄入量与近视患病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2024年发表的系统综述同样指出,叶黄素补充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能显著提升黄斑色素光密度,但在近视等屈光不正患者中效果有限或无效;


2023年一项针对高度近视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每日20毫克叶黄素补充6个月后,黄斑色素光密度虽有增加,但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网膜电生理功能均无显著改善。


近视的成因主要与遗传和用眼行为有关,特别是户外活动不足和过度近距离用眼。叶黄素的作用机制是过滤蓝光和抗氧化,这与眼轴延长导致的近视发生机制无关。


误区二:治疗干眼症和立即缓解视疲劳


叶黄素提供的是慢性营养滋养作用,可能在数周到数月后让眼睛抗氧化能力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疲劳程度,但无法即刻缓解干涩疼痛等症状。对于干眼症等明确疾病,应当遵循医嘱使用人工泪液、抗炎药等正规治疗。


对于普通视疲劳,良好的用眼习惯更为重要。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保持环境光线适宜,多眨眼等。


误区三:剂量越高效果越好


一些人看到市面上有20毫克、40毫克高含量产品,就自行加倍服用,觉得保险。


实际上,人体每日对叶黄素的需要是有限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显示,我国成人叶黄素的特定建议值(SPL)为10 mg/d,6~10 mg/d叶黄素摄入量对维持视觉健康有益,过量服用既无额外益处,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常见表现是皮肤泛黄,在每天摄入超过30~40毫克时可能出现,所幸是可逆的暂时现象。部分人过量服用还报告了肠胃不适,如反酸、恶心、食欲减退。由于叶黄素属于脂溶性类胡萝卜素,超大剂量长期摄入可能干扰其他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


误区四:所有人都该补充


许多广告把叶黄素产品描述得老少皆宜,仿佛对所有眼部问题都有用。但正如上文分析,叶黄素的主要适用人群还是中老年和特定高危人群。对于年轻健康者,如果膳食均衡,其实完全可以从日常食物中获得充足的叶黄素。


目前权威机构尚未对叶黄素设定明确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多数专家认为,维持充足的叶黄素水平应以均衡饮食为主,而非依赖补充剂。深绿色蔬菜如菠菜、甘蓝、芥蓝,以及玉米、南瓜、蛋黄等食物中天然富含叶黄素。长期保持多样化蔬菜摄入,通常即可满足日常生理所需。


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需要常规补充叶黄素,正常饮食已足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04

小结


回到标题的问题:叶黄素是护眼神药,还是智商税?


答案是两者都不是。


医学界对叶黄素的共识是:它有一定护眼作用但非万能。它在老年性黄斑变性防治领域有扎实证据,在预防近视、治疗干眼方面则证据不足。用对了是有效的营养干预,用错了就真成了智商税。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 Chew E Y, Clemons T E, SanGiovanni J P, et al. The 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2 (AREDS2): 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REDS2 report number 1)[J]. Ophthalmology, 2012, 119(11): 2282-2289.

[2] Chew E Y, Clemons T E, Agron E,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adding lutein/zeaxanthin and ω-3 fatty acids to the AREDS supplements o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progression: AREDS2 report 28[J]. JAMA Ophthalmology, 2022, 140(7): 692-70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