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数智骨科 共拓未境——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召开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11-26 17:15:43

11月12—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承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市天津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七届COA学术大会在天津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数智骨科·共拓未境”,涵盖骨科各亚专业的前沿议题,通过大师讲坛、学术报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探索骨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诊疗技术与实践经验。

中华医学会秘书长何翔,副秘书长王大方、杜治琴,巡查专员李秀芳出席开幕式。

图片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及各省份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合影

■ 廿载秉初心  乘风启新程

2006年11月12日,第一届COA学术大会(以下简称“COA”)在北京召开。20年砥砺,COA从成长到茁壮,中国骨科从肇始到领航。20年荣光,为中国骨科的崛起筑牢了根基。大会特别设置“COA荣光·致敬开拓者”环节,向COA创始委员致敬。

“廿载秉初心,乘风启新程”访谈环节作为大会特色活动,邀请了12位骨科专家共忆COA的20载峥嵘岁月,共话中国骨科未来新篇章。拓荒启新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阐释COA创立的初心与攻坚之路;跨海架云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岩教授解析中国骨科对外开放的跨越式发展;妙手启新元,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分享系统性构建中国临床持续创新的文化与机制;玉壶纳冰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院士分析打破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与公共卫生政策转化壁垒的路径;沃土育新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唐佩福院士指出构建“自主造血、优胜劣汰、持续进化”人才生态的关键;脊梁承寰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教授阐明脊柱外科发展核心范式的转变逻辑;生骨愈山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解构“创伤修复”的全新内涵;智械描筋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探析人机协同的终极形态与深层变革;幽微见星河,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教授梳理基础研究的突破方向;绝处启新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叶招明教授深化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的实践路径;古今相辉映,天津市天津医院马信龙教授讲解建立世界认可的中西医融合语言与体系;数智塑新天,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揭示数智骨科对医患关系、诊疗模式及学科边界的根本性重塑。12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引领同道们开启中国骨科未来的希望之门。

■ 聚寰宇智慧  绘创新华章

分会场汇聚国内外专家,围绕创伤、脊柱、关节、骨肿瘤、关节镜与运动医疗、微创与影像导航技术、骨质疏松、足踝、骨显微外科、小儿骨科、骨科康复、肩肘外科、骨结核、骨科基础、骨科护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个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分会场,一同领略骨科前沿领域的创新魅力。

关节分会场包含膝关节、髋关节、关节感染、保膝、保髋等内容。膝关节部分围绕膝关节外科的核心技术与创新实践,探讨了数智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新兴生物医药方法与技术、部分关节置换与翻修、精准康复等热点议题。髋关节部分汇聚前瞻性成果,介绍了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适应证选择策略、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与优化及并发症防治等,还围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THA技术难点、机器人辅助THA在复杂翻修手术及DDH病例中的精准应用等展开了交流。关节感染部分聚焦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难题,探讨了诊疗进展与未来方向。保膝部分覆盖单髁置换、截骨矫形、生物治疗与智能技术等前沿话题,保髋部分覆盖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疾病治疗最新进展,充分展现了从经典手术精进到智能科技赋能、从宏观力学重建到微观生物修复的全面创新态势。

创伤分会场汇聚了骨盆、髋臼、股骨近端及膝关节周围等核心部位创伤治疗的前沿研究成果、技术革新与实践经验,全方位展现了创伤骨科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会场聚焦老年脆性骨折、复杂骨盆髋臼骨折、难复性骨折、复杂畸形、骨感染等临床重难点,深入探讨了髓内支撑稳定、骨盆解锁复位等创新治疗理念,为各类创伤病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依据。值得一提的是,Stoppa入路优化、骶髂螺钉精准置入等关键技术的分享,以及抗生素骨珠在骨折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经验,为创伤治疗开辟了多元路径。会场不仅涵盖了内固定方式改良、手术入路创新等临床技术内容,更纳入了骨折愈合机制、术后康复管理、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等深度研究,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流程为与会者提供学术支撑。

脊柱分会场涵盖12个专题,聚焦前沿热点展开探讨。“脊柱畸形”专题聚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与成人退变性畸形的精准矫形与并发症防控,展示基于力线参数化评估与数字化导航的最新成果;“脊柱微创”专题聚焦脊柱运动节段功能保留、单孔与双通道内镜、颈椎微创与镜下融合等技术实践;“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专题系统呈现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技术、影像导航、增强现实可视化、人工智能应用的最新进展;“胸腰椎创伤”与“脊柱肿瘤”专题重点探讨复杂骨折及椎体切除重建的生物力学原理与术中决策策略。此外,分会场还特别强化了非融合治疗、上颈椎、韧带骨化及高位胸椎病变等专业领域的研讨,深入交流颅颈交界区入路设计、复位系统构建及并发症防控的新策略。

数智骨科分会场紧扣大会主题,汇聚了数智技术赋能骨科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会场展示了各类手术机器人、计算机导航、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传感器以及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等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探讨了3D打印个性化骨科植入物的最新进展,令与会者深刻感受数智技术全方位赋能骨科临床诊疗和创新转化带来的深度变革,了解数智骨科技术的智能、精准和个性化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与满意度上的重要价值。

大会还设置了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系列会场、中英骨科交流会场、中德骨科交流会场、中美关节外科交流会场等,搭建了中外骨科同仁交流互鉴、共促发展的桥梁。

大会期间同步举办多场论文交流、病例展示、壁报展示等特色活动,广泛激发青年才俊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潜能,以多元形式赋能青年成长,让新生代力量在骨科领域的探索中勇立潮头,为学科创新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擘画长远蓝图。

■ 结语

本次会议以“数智骨科 共拓未境”为核心,以学术创新为引擎,打造了多层次、高规格的交流平台。大会共设25个分会场,45个专题板块,安排特邀发言697人次,教育课程79次,专题讨论27场,收到投稿37 222篇,从中选出论文发言3700篇,纸质壁报交流1051篇,电子壁报交流13 205篇。本次大会呈现了中国骨科积淀的深厚底蕴,彰显了COA大会的蓬勃活力。正如王坤正主任委员在闭幕式所言,希望与会者将大会激发的新思路、新理念带回各地,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在创新中不断突破,于数智骨科的时代浪潮中携手并肩,共同开拓中国骨科更加辉煌的未来!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