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1
指南
2
用药
3
病例
4
直播
5
会议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首页/ 会议/会议报道/ 文章详情/

守正创新,优化容量管理,改善患者长期转归

来源:
围术期医学论坛
2023-05-29 14:46:09
655

图片

容量管理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有效的围术期容量管理不但可以维持患者术中状态的平稳,还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手术转归,甚至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为了促进医务工作者相互交流,推动围术期容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术液有专攻——2023年围术期容量管理系列讲座第2期于2023年5月23日在线上顺利召开。

主席致辞

顾小萍教授:对于麻醉医生而言,容量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容量管理是围术期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危重症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增多,围术期容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现更加精准、更有目标性的容量管理是麻醉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今晚的学术交流与讨论,推动围术期容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图片

黄文起教授:本期会议非常荣幸邀请到业内大咖在线上和各位同道分享真知灼见,希望通过不同观点相互碰撞,引发新的学术观点或学术热点。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守正创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的长期转归。


王强教授:液体治疗一直是麻醉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至今仍有很多问题尚无定论,例如液体反应性评估、液体管理与术后转归的关系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讨论,助力围术期液体管理更加精准化,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学术讲座

图片

黄文起教授分享了《麻醉期液体治疗方案与疗效获益剖析》

液体治疗是维持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措施,在围术期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液体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围术期液体需求量的范围,包括每日生理需要量、累计缺失量、第三间隙缺失量、药物所致血管扩张补充量、手术导致损失量,掌握围术期输液治疗的理论要点,明晰容量治疗的学术争鸣观点,如限制性输液策略、开放性输液策略、目标导向输液、晶体&胶体观点、零平衡观点、超容输液观点,分析现有临床研究,了解个体化处理方法和是否存在客观指标。

可以说,全病程动态维持循环血容量是临床麻醉医疗核心范畴。作为麻醉医生,要重视围术期低器官灌注和补液方案,围术期低器官灌注是心脑肾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因素,麻醉期每日生理量、失血量补充需要明确度量衡方案。

点评与讨论

图片

嵇富海教授:液体治疗是麻醉医生每天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麻醉领域议论不休的热点话题。在液体治疗过程中,使用零平衡液体治疗策略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大型手术,采用零平衡或负平衡液体治疗策略,可能有益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立伟教授:想要做好容量管理,一定要在熟知患者病理生理的基础上,结合液体总量、患者的心脏功能、心血管和血管容量情况,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确定补液方案,最终实现组织器官的氧供需平衡,使患者的重要脏器得到有效的保护。

姜琳教授:在围术期容量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术中血压,还要考虑患者的病理生理和灌注情况。此外,还可以通过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容量状态来回顾和总结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实现更优的容量管理。

刘存明教授:对于胰腺癌根治特别是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到手术的后半程血压往往会降低,需要补充液体。如果加上第三间隙,补液总量超出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考虑第三间隙?第三间隙该如何补充?

黄文起教授:是否补充第三间隙液体需要关注以下三点内容:①针对腹部大手术尤其是胰腺手术,一定要考虑液体分布的问题,也就是第三间隙,如果考虑第三间隙液体丢失,建议补液方案为每公斤6毫升液体。②胰腺手术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深度增加后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所引起的儿茶酚胺分泌不足。在儿茶酚胺分泌不足的情况下,患者需要明确的用药,建议先使用多巴胺,少用去甲肾上腺素。③维持液体的出入平衡,无论手术中补充多少液体,当患者出手术室时要达到“零平衡”。

学术讲座

图片

高巨教授分享了《容量反应性评估:What is new》

容量反应性是指通过给予患者一定量的液体负荷,引起心脏前负荷增加,观察是否会显著增加每搏量(SV)或者心输出量(CO)。容量反应性的本质是心脏的前负荷反应性。血流动力学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的物理学,通过对作用力、流量和容积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观察并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运动情况。由于容量反应性是可变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帮助评估容量反应性,并在补液后评估补液有效性。容量反应性评估是容量治疗的前提,而容量治疗关乎患者预后。

因此,血流动力学优化管理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应尽早实施。在血流动力学管理过程中,动态指标优于静态指标,综合指标优于单一指标,麻醉医生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尤其是超声可视化的动态评估进行血流动力学的优化管理。此外,容量治疗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灌注,但需要清楚的是容量≠灌注。而容量反应性评估是容量治疗的基石,其评估手段并不是非白即黑,需要了解各种指标应用的限制条件。当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指标之间出现矛盾时,麻醉医生应寻找原因,必要时增加新的指标,合理利用可使用的监测手段,个体化权衡风险/效益比。

点评与讨论

图片

田伟千教授:开放性或限制性液体治疗目前存在很多争议,个人认为从液体供给的角度来说, 患者自身如年龄、心肺功能、肾脏功能、液体状态,以及手术类型和药物应用,都会对液体管理产生影响。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精细化和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秦毅彬教授:麻醉状态下急剧体位改变会引起循环变化,而在腔镜手术中体位改变较大,如采用头高位会导致血压明显降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后血压恢复,但可能存在容量不足情况;如采用头低位会导致回心血量增加,血压会急剧升高,此时应选择限制补液还是使用扩血管药物?当患者体位恢复正常后,血压会出现明显变化,如何处理更好?

刘存明教授:针对秦教授提出的问题,给出以下三点建议:①体位变化时不要过于剧烈,不能“一步到位”;②穿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能会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带来的干扰。③体会变化后要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如心和脑这两个重要器官。

高巨教授:气腹是微创手术常用的技术,气腹建立后腹内压增高,膈肌上抬,胸内压增高,肺顺应性降低,心肺相互作用,由此带来的靶器官影响显而易见。因此,如果第一时间选择血管升压药来提高血压或血流动力学,会有些得不偿失。麻醉医生应拿出扎实的临床功底,结合多维度的指标,判断容量反应性,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液体治疗。

会议总结

图片

会议尾声,顾小萍教授在总结中强调,围术期液体管理中维持液体“零平衡”至关重要,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适且有利的管理模式。黄文起教授在总结中表示,临床病情千变万化,需要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使患者获得长期转归,而影响患者长期转归的关键在于维持重要脏器的组织灌注。麻醉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影像学改变,还需要在围手术期结束后快速了解重要脏器的指标变化结果,以便总结分析术中处理方法,得到更合理的液体治疗策略。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加载失败
申领新程,创见未来 ——2024MRA多学科论坛成都会场成功举办
来源:
医路肾康
2024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诊疗前沿论坛暨紫金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
2024CACA整合大肠癌学术大会在太原成功召开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
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7月15—31日学术会议(含免费线上)
来源:
康迅网
第十一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北京
来源:
中国癌症基金会
国家级Ⅰ类继续教育学分:8月16—31日学术会议(含免费线上)
来源:
康迅网
中华医学会2024年变态反应学术会议通知 | 9月12-14日 | 广州
来源: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消化系病学术会议|9月19-21日|沈阳
来源: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第十四届盘古大血管疾病诊疗研讨会
来源: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来源:
康迅网

友情链接

全球肿瘤医生网护士网临药网中医中药网35健康网全民健康网医疗人才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新青年麻醉论坛觅健肿瘤院外康复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康迅网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神经时讯
围术期医学论坛
医路肾康
心脏健康社区
医路讲糖
全科学苑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